寒热兼并是治疗慢性菌痢的要点
中医认为,急性菌痢因湿热侵袭大肠所致,病情较为单纯。若迁延日久,转为慢性,则多呈现虚实相兼,寒热并见,阴阳混淆,错综复杂的证候。临床所见,不少慢性菌痢者,既有下痢脓血的实热证,又有乏力纳差,畏寒喜温等虚寒证。治疗颇感棘手。
《伤寒论》有乌梅丸一方,主治“久利”。此“久利”是泛指慢性腹泻而言,与后世痢疾一病的概念不尽相同。但此方温凉补泻并用,与慢性菌痢的复杂病机则多所吻合。我据此用乌梅丸治疗,效果较好。
乌梅丸
乌梅、附子、干姜、桂枝、细辛、川椒、黄连、黄柏、当归、党参
从药物组成分析,方中连、柏厚肠坚阴清热以撤其邪,姜、桂、附、辛、椒温阳以散其寒,参、归补虚,复以乌梅酸涩之,合为寒热平调,补虚涩肠之剂。正如柯韵伯所说:“久痢则虚,调其寒热,酸以收之,下利自止”。兹举一典型病例如下,以示一斑。
- 病案四
白某某,男,40岁,2019年7月诊治。慢性腹泻数年,每日少则四、五次,多则十余次。
便时坠胀,粪呈糊状,混有白粘冻物,剧时脓血夹杂。左下腹隐痛,喜温喜按。纳谷不香,餐不及两,而嗳气矢气频仍。口苦心烦,倦怠无力。脉左右俱沉而涩,舌苔薄白。大便常规有红、白血球及巨噬细胞。
西医均诊断为“慢性菌痢”,屡用抗菌药物治疗,又服中药多剂,腹泻间可稍缓,移时又作,苦不能愈。
乌梅丸加木香
乌梅12克,黄连6克,黄柏炭6克,党参15克,当归9克,炮干姜9克,炒川椒6克,细辛3克,肉桂6克,制附片12克,木香9克。
水煎服五剂后,大便成形。守方二日一剂,又十剂后即痊愈。
运用乌梅丸时,应视寒热之孰轻孰重,虚实之孰主孰次,增损剂量,加减化裁,疗效方著。
当然,若慢性菌痢病情非似此者,自应随证投以其他方药。
如脾阳虚者,用理中汤:党参、白术、干姜、甘草。
湿热未尽者,加香连丸:木香、黄连。
肾阳亦虚者,加附子。
阳虚滑脱不禁者,桃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
气虚下陷者,补中益气汤:党参、黄芪、白术、当归、升麻、柴胡、甘草、陈皮。
阴伤湿热未尽者,驻车丸:黄连、阿胶、当归、干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