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圈子不公开的秘密:经络腧穴的治疗作用
腧穴与脏腑、经络气血有密切的联系,其作用特点为:近治作用、远治作 用、特殊作用。
一、近治作用
腧穴的近治作用,是所有腧穴,无论十四经穴、奇穴、还是阿是穴,都具备的一种共同特性。这种作用使得这些穴位能够治疗相应穴位所在部位以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例如,眼区的睛明、承泣、四白、球后等穴位,都能对眼病进行治疗;耳区的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穴位,对耳病具有显著疗效;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等穴位,对胃病具有独特的疗效;膝关节部的犊鼻、鹤顶、阳陵泉等穴位,对膝关节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二、远治作用
腧穴的远治作用,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特别是那些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其奥妙无穷。这些穴位,尤其是十二经脉上的穴位,具有一种独特的功能,即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更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症。这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让人不禁惊叹中医的博大精深。
就拿合谷穴来说,这个穴位位于手背之上,看似不起眼,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不仅能治疗上肢的疼痛、麻木等病症,还能缓解颈部和头面部的疼痛,甚至对于外感病的发热也有显著疗效。这就像一个全能的治疗师,无论身体的哪个部位出现问题,它都能轻松应对。
再比如足三里穴,这个穴位位于小腿的外侧,是一个具有广泛作用的穴位。它不仅能有效治疗下肢的疼痛、麻木等问题,更是调整消化系统功能的神来之笔。长期按摩或针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促进消化,对于治疗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有显著效果。不仅如此,足三里穴甚至在人体的防卫和免疫反应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体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线。
腧穴的这种远治作用,是腧穴特异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前人对体表与内脏相关的重要发现。
三、特殊作用
腧穴的特殊作用,令人惊叹。当机体处于不同状态时,针刺某些腧穴能够发挥出双重的良性调整作用。例如,当泄泻发生时,针刺天枢穴可以迅速止泻,使身体恢复平衡。同样,当便秘困扰时,对天枢穴进行针刺又能起到通便的作用,使机体重新获得正常的排泄功能。
再比如,当心动过速发生时,针刺内关穴可以有效地减慢心率,缓解心脏的负担。而当心动过缓出现时,针刺内关穴则能使心率恢复正常,确保心脏的正常运作。这种神奇的调整作用,充分展示了腧穴对机体状态的卓越调节能力。
此外,腧穴的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一些特定的腧穴对于特定的疾病或症状有着独特的疗效。例如,大椎穴是退热的有效穴位,至阴穴则能矫正胎位不正的问题。而神门穴因其安神的功效,常常用于缓解焦虑和失眠。至于水沟穴,它的苏厥醒神作用在急救中尤为重要,能够挽救生命于危难之间。
要学好腧穴各论,首先需要深刻理解腧穴的作用。了解腧穴的功能,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腧穴的理论基础,还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更加灵活地运用。例如,当遇到下牙痛的情况时,我们可以根据腧穴的近治作用,选择颊车穴进行治疗。颊车穴位于下牙的局部,能够直接作用于下牙痛点,从而达到快速缓解疼痛的效果。
除了近治作用,我们还可以从远治的角度来考虑选穴。例如,合谷穴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其经脉循行于下齿。通过刺激合谷穴,可以调整大肠经的气血运行,从而缓解下牙痛的症状。这就是“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
如果下牙痛的同时还伴有发烧的症状,我们可以选择大椎穴进行治疗。大椎穴具有泻热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体温,缓解发烧带来的不适感。这种选穴方法,是基于腧穴的特殊作用原理。
总之,在临床治疗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症状,灵活运用腧穴的理论知识,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