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针灸治疗,怎么做到气至而有效

得气,针刺之法的核心,不论补泻,皆以“气”为要。如何得气?此乃针刺之关键。首须明确诊断,明确所属经脉。经脉有其自身之特性,经脉所过,主治所在。每条经脉皆有其所属脏腑与症候,故临床须以症定经,以经治病。明了属经,方能精准选穴,不失其经,从而激发失调之经气,使之直达病所。

其次,需分清虚实,施以适当刺激。得气之快慢、强弱,除手法因素外,亦取决于个体体质与疾病状况。针刺需视个体体质、疾病之异,使刺激量与之相适。如此,方能激发经气,达至“气至而有效”之目的。

针感控制是针灸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临床实践表明,针感的传导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带状、片状、专经传、伞状传等,其感觉也各不相同,如麻木、木然等。为了达到“气速效速”的治疗效果,必须掌握如何控制针感。

首先,深度和方向是控制针感的关键因素。根据穴位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宜的深度,以引起针感。例如,《内经》中提到:“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说明针刺深度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激发针感。同时,针刺的方向也很重要,要使针感传入病区,针刺方向必须斜向病所,以实现“气至而有效”的效果。

其次,采用阻滞封闭和接经通气的方法也可以控制针感。针感多呈双向性传导,但要使针感传入病所,可以采用按截封闭法。具体操作是“欲气上行,按之在后,欲气下行,按之在前”,同时要保证指力强、刺手和押手配合默契。此外,接经通气的方法也可应用,包括首尾相接、沿经针刺等,使经气通达全经。

最后,循经揉按和趋向病所的方法也是控制针感的手段之一。当针下仅局部有针感而不向远处扩散时,可以通过沿经揉按、叩击等方法帮助经气运行,使针感趋向病所。这些方法都是为了保证针刺得气,只有得气才能发挥针治作用。得气的物质基础可能是机体多种组织如血管、筋肉、神经、元神等的功能参与。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