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针刺麻醉术
针刺麻醉,简称针麻,是一种独特的外科手术麻醉方法。它利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使病人在保持清醒的状态下进行手术。这一创新的麻醉方式源于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医学理论。通过对针灸镇痛和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我们的先人们巧妙地将针灸与外科手术相结合,开创了针刺麻醉这一新的领域。
针刺麻醉不仅是针灸学的新发展,更是中西医结合的杰出成果。它完美地融合了中西医的理论与实践,借助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外科手术的操作水平和治疗效果。针麻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舒适度,还为不能接受常规药物麻醉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此外,针刺麻醉对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课题。它推动了经络、经穴与脏腑相关性的深入研究,痛觉生理学以及镇痛原理的探讨。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医学理论,还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针刺麻醉是在中医针灸疗法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的针灸疗法 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医药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疗法 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针刺能够止痛。《灵枢经》的《邪气藏府 形》、《经脉》、《经筋》、《周痹》等篇中就有关于针刺治疗头痛、牙 痛、腰痛、关节痛以及各种腹痛等记载。
1958年以来,针灸疗法在全国范 围内得到了空前广泛的普及,并且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在广泛应用针刺止痛 的基础上,许多地方的医务人员先后进行了用针刺穴位来代替药物麻醉的尝 试。
1959年春,在西安召开了全国针刺麻醉工作的现场会议,各地医务人 员在会上交流了用针刺穴位代替药物麻醉的经验和体会;七月于上海召开的 全国中医经络针灸学术座谈会和1960年七月于上海召开的全国中西医结合 研究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就有陕西、山西、甘肃、黑龙江、河北、山东、 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北京、上海等 地提出了关于针刺经络穴位麻醉的报告;江西、浙江等地提出了关于耳针麻 130醉的报告;江苏、上海等地提出了小剂量药液穴位注射麻醉的报告。此外, 陕西、河北、湖南、广东,甘肃、北京、上海等地还提出了有关针刺镇痛的 理论原理研究的报告。
在1966年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针刺麻醉工作座谈会上,对穴位配方、刺 激方法、外科操作和术中护理等进行了交流,并取得了初步经验,为针麻在 以后的发展打下了的基础。
1970年五月,卫生部委托上海举办了全国针刺 麻醉学习班,进一步推动了针麻的普及工作。其次,随着针麻的推广普及, 针麻的临床效果不断得到提高,操作方法也不断减化了。例如北京、上海等 地的医务人员在实践中将肺切除、胃切除等针麻手术都从最初取几十个穴位 减少到很少几个甚至一、二个穴位。江苏省的医务人员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经验,使耳针麻醉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大,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上海、江 苏、黑龙江、山西、贵州、陕西等地的医务人员还创造了许多新的麻醉方 法,如面针麻醉、鼻针麻醉、“赤医针”麻醉、手针麻醉、足针麻醉以及耳根 麻醉、头针麻醉等各种针麻方法。
在1971年七月《人民日报》公布了针麻 研究成果以后,进一步推动了针麻原理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医务工作者和 科学工作者,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在对针麻的临床规律和 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为麻醉方法又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针刺麻醉是一种新的麻醉途径,因此对针刺麻醉概念要有所了解。从针麻简 史中就可以了解到,针麻是逐渐改进和完善的,为外科手术麻醉开辟了一条 新路,突破了外科手术必须使用麻醉药物的传统,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对医 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针刺麻醉是我国医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成就,它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福音,还为医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在未来,我们期待这一领域能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