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以下婴儿,有病不抓脉,看三关?
在婴儿时期,三岁以下的孩子,观察虎口三关纹色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方法。由于婴儿气血尚未充盈,经脉未完善,无法通过诊脉来确定其健康状况。因此,古人采用观察食指络脉形色之变化的方法来诊断。这些络脉的颜色变化与身体的状况密切相关。紫色通常表示内热,红色表示伤寒,青色表示惊恐,白色则可能表示疳积。而黄色隐隐或淡红色隐隐则是正常的征象。
若虎口三关的纹路杂乱无章,可能是孩子腹痛、气不和等状况的预兆。此时孩子可能会出现发热、不思饮食、进食即吐等症状。如果上唇出现珠状纹路,这可能是变蒸现象,即孩子正在成长发育的阶段。
观察纹色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风关部位的纹色变化较轻,气关部位较重,而命关部位最为重要。如果纹路直而细,可能表示孩子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治疗较为困难。若纹路粗而色明显,则可能表示孩子正气充足,易于治疗。如果纹路断断续续,如同流水状,可能表示孩子有宿食积滞。
岐伯曾说:“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阴络的颜色与经脉相应,而阳络的颜色则变化无常。随着四季的变化,寒气过多会导致络脉凝涩呈现青黑色,热气过多则络脉润泽呈现黄赤颜色。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对于年龄在三岁以上的孩子,有一种诊脉方法是用一指按压寸关尺三部,这是针对寸关尺三个部位的诊脉方式。正常情况下,孩子的脉搏跳动频率应该以每分钟60至100次为标准。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可能表示孩子体内有热,需要用寒凉药治疗;反之,如果脉搏跳动频率低于这个范围,可能表示孩子体内有寒,需要用温热药治疗。
如果孩子脉象浮弦,可能是患有乳疯;如果弦紧,可能是患有风疯。如果脉象虚涩,可能是患有慢惊风;如果沉弦,可能是患有腹痛。如果弦实,可能是气机不畅;如果牢实,可能是便秘。如果脉象沉细,可能是乳食不消;如果沉滑,可能是宿食不化。
另外,如果脉象或小或涩或沉或细,可能表示孩子体内有宿食停滞。如果脉象浮大,可能是患有伤风感冒;如果伏结,可能是有物聚积。如果弦细,可能是患有疳劳;如果沉数,可能是患有骨蒸发热。
对于患有赤瓣飧泄的婴儿,如果小手小脚发凉,病情可能难以治愈;如果小手小脚温暖,病情可能容易治愈。
此外,如果孩子出现腮赤目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四肢发凉、面色红赤、气息急促、鼻涕眼泪等症状,以及耳部出现红丝纹缕等症状,脉象数盛者,这可能都是将要出痘疹的征兆。在此期间,汤药的使用需要特别谨慎,切勿随意投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