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时间的理论——子午流注

什么是子午流注?

提到子午流注,就不得不讲到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天”是指整个自然界,“人”指人的精神意识与实践活动,“天人相应” 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类息息相关,是指人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有机整体,自然界的日月星辰的运行、四时气候的更迭,都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产生影响。

子午流注理论正是由《内经》“天人合一”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成熟与金元时期,盛行于明代。该理论以时间为条件,阐明人体每一日的气血循环、脉气的盛衰,如同潮水的涨退,日升月落,循环往复。子午流注针法则是在此基础上, 以每一日时在值的经络及开阖的穴位为法则, 选取最佳治疗穴位进行针灸的方法。这种逐日按时的取穴方式, 是古代医家将时间与空间、 思考与实践相结合的智慧结晶。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岁月相应也。

——《灵枢·岁露论》

子午流注的思想还与另一个理论不谋而合,在20世纪中期,时间生物学兴起,它是以时间结构为条件, 研究、总结人体生物节律的规律的交叉学科。时间生物学认为,生物节律广泛存在,下至细胞,上至高等动植物,都存在着按照一定规律、周期性的生命活动。

子午流注理论有何作用?

子午流注理论隐含着古人对时间与生物节律的认识,而生物节律与疾病发展密切相关。首先,当我们的生物节律出现紊乱时,机体常表现出相应的亚健康或疾病状态。其次,通过外界手段的干预,可通过调整生物节律达到治疗的效果。最后,在诊治时,我们还可以根据疾病表现出的病理节律或者受损组织相应的生理节律,把握最佳治疗时间,以取得更优的治疗效果。

再具体一些,比如现代研究表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传变和转归与时间和生物节律有显著关联,如胃酸分泌、小肠营养物质吸收、胃肠道运动功能、肠道菌群稳态等胃肠道功能均受生物节律的影响。一些医家利用阴阳消长节律、脏腑主时节律和营卫运行节律等,将子午流注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如胃炎、便秘、腹泻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样取得更好疗效的情况还出现在内分泌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等方面。

同样,子时与午时作为一天中阴阳转换的重要节点,也是一天中睡眠-觉醒状态转换的关键时段,现代研究表明,围绕子午二时进行相应的调节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睡眠障碍的情况,提高睡眠质量。

子午流注理论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分析人体总的阴阳气血变化,将时间、空间因素与生物节律性结合起来,根据机体产生的节律性活动防治疾病。气血的正常运行、循环流注是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会影响我们的气血运行,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昼夜节律基因的表达异常也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甚至改变细胞的生物周期,从而增加肿瘤发生风险。因此,顺应节律运行、调节气血流注,对治疗疾病有着重要作用。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