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太厉害,选择什么经方来治疗​

咳嗽、气喘是乎吸道病的主要症状,其中细微的不同常决定不同的选方。

畏寒发热、遇冷即咳、痰液清稀如水,多是寒证,可用小青龙汤。

汗出而喘、鼻翼扇动、多是热证,可用麻杏甘石汤。

呼吸困难、胸闷腹胀、进食后加重,多是实证、可用大柴胡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张口抬肩、气短声低、头昏眼花、大汗冰离,多是虚证,可用麦门冬汤、桂苓五味甘草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生脉散等。

痰液的性状是识证选方的依据。

痰黄黏稠,多用小陷胸汤。

痰如蛋清或起泡沫,多用小青龙汤。

遇风即咳,痰白量少,多用小柴胡汤加味方。

干咳无痰,多用麦门冬汤。


舌苔也能成为选方的依据。

舌苔水滑,可选小青龙汤。

舌红坚老,舌苔黄厚,可选大柴胡汤、小陷胸汤。

舌苔黏腻满布,可选半夏厚朴汤。

舌苔光剥,可选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

舌苔白厚,可选桂苓五味甘草汤、橘枳姜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体型、体貌在选方中具有重要意义。

年轻人宛如常人的慢性咳嗽,多用小柴胡汤、四逆散、半夏厚朴汤。

中年人体型壮实肥胖的咳嗽,多用大柴胡汤。

老年人面色黯红的气喘胸闷,多用桂枝茯苓丸、枳实薤白桂枝汤。

上腹部充实抵抗,多用大柴胡汤。

两肋弓下腹肌紧张,多用四逆散。


腹部凹陷,营养不良,消瘦贫血,食欲不振,多用麦门冬汤或薯蓣丸。

焦虑不安,咽喉异物感,多用半夏厚朴汤。

情绪低落,意欲低下,多用小柴胡汤。


总之,不能见咳止咳,有是证用是方,方证相应是原则。


小柴胡汤


【适用病症】


以发热咳嗽持续多天、恶心呕吐或食欲不振为特征的咳喘类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结核、胸膜炎、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等。只要全身状况较好、重要脏器无受损者,就可使用。


【应用参考】


少阳病方,传统的和解方,也是呼吸道病的常用方。《伤寒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这种咳,是久咳,是“往来寒热”“休作有时”的咳,是“正邪分争”的咳。


适用人群大多瘦黄肤干,营养状态一般,表情淡漠,沉默寡言,胸膈间和胁肋下有胀满感、窒息感、疼痛感,腹诊时两肋下多有抵抗感或压痛,怕冷风,易皮肤过敏,易肌肉关节疼痛,舌面上有白苔或微黄苔、大多黏腻,有口干、口苦、口黏、咽干等。


久咳、抗生素治疗无效、咳嗽变异性哮喘者,合半夏厚朴汤。

痰清稀如水,加干姜、五味子。

肺部感染、咳痰黄稠、胸闷痛、便秘者,合小陷胸汤。

咽喉痛,干咳,加桔梗。

扁桃体肿大,发热汗多,加生石膏。

淋巴结肿大,加连翘。

咳血,合泻心汤。

发热、胸腔积液者,合五苓散。


大柴胡汤


【适用病症】


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肺部感染等伴有胃及食管反流者。


【应用参考】
大柴胡汤适用于反流性哮喘,或伴有反流的反复肺部感染。除呼吸道症状外,大多见上腹饱胀、反流酸水、口干口苦、厌食、便秘等。

咳喘见以下四种情况中两项者,多用大柴胡汤:

①体格健壮肥胖者。

②进食后腹胀或咳喘加重者。

③上腹部按压硬满疼痛者。

④凌晨或半夜发生居多者。


腹胀、嗳气者,合半夏厚朴汤。

胸闷、痰黄黏稠、大便干结者,合小陷胸汤。

胸胁苦满严重、大便秘、烦燥失眠、少腹部疼痛、舌质黯者,合桂枝茯苓丸。

胸闷痛、痰黏稠难咯者,合排脓散。


本方服用后可出现畅便,如大便每日超过3次,可减量服用。服药期间要少吃油腻甘甜及煎炸食品。

麻杏甘石汤


【适用病症】


以汗出而喘、有痰、鼻涕黏稠、口干口苦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如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小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应用参考】


此方是热喘的主方。《伤寒论》“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汗出”是点睛之笔,次序排在喘之前,提示此喘属“热”。“无大热,提示汗出后皮肤湿润,按之不灼热。


适用人群大多身体状况较好,毛发油亮,皮肤大多比较粗糙,面部或眼脸可见轻度浮肿貌;汗出量不大,但按之皮肤湿润,不灼热,也有夜汗出湿衣者或易出汗者;其人多口渴、不恶寒,或恶热、喜冷饮等。特别适用于年轻人、健壮的儿童的肺炎等。

体弱、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咽喉痛,加桔梗。

胸闷、痰黄黏稠、大便干结者,合小陷胸汤。

痰稠量多,合苇茎汤。


儿童咳嗽气喘,可加生梨入煎,服用时加入冰糖少许,口感较好。

小青龙汤


【适用病症】


以呼吸道分泌物清稀为特征的咳喘,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肺、肺炎、过敏性鼻炎等。


【应用参考】


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是本方证的特征。咳嗽气喘,鼻涕、痰液水样或透明如鸡蛋清,或是泡沫样痰、量多,听诊可闻及大量哮鸣音或湿性啰音。


适用人群大多面色青白或青灰,绝少面红光亮者;唇舌黯淡不红,舌苔水滑;平时畏寒喜暖,特别是背部怕冷,无汗或不易出汗。


服用小青龙汤后,患者如觉口渴、身体微汗出,为正常现象。

焦虑不安、失眠、口干舌燥、舌红、脉数者慎用本方。


体弱且心悸喘促者、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以及肺心病、肺气肿发作时,去麻黄,加山萸肉。

长期服用激素、面色灰黯者,加附子。

发热、烦躁、多汗、脉滑、咽喉红、唇舌红者,加生石膏。

桂枝茯苓丸


【适用病症】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胸膜炎。胸腔积液。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反复肺部感染等见面紫黯、胸闷痛、居紫舌黯者。


【应用参考】


活血化瘀方,具有消癥瘕、平冲逆、止腹痛、止漏下的功效,也能治疗瘀血上冲导致的气喘胸满。《妇人大全良方》记载夺命丹(即本方)“治妇人小产,下血过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瓜甲青白,面色黄黑;或胎上抢心,则闷绝欲死,冷汗自出,喘满不食”。


瘀血是桂枝茯苓丸证的基本病理状态,其人大多面色紫黯,唇甲青紫,皮肤干燥粗糙,舌质黑黯或有瘀斑;下腹部充实,左下腹或触及有抵抗感或压痛:情绪激动,健忘,失眠,便秘等。


本方有缓泻作用,大便干结难解者最为适宜。如部分患者药后会出现腹泻不止,可饭后服用或减量。


临床应用本方通常加味。

如胸闷痛、久咳憔悴者,加当归、川芎、丹
参。

胸闷、腹胀、面油者,加陈皮、枳壳、生姜。

胸闷、便秘者,加积壳、薤白、全瓜蒌。

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胃食管反流的咳喘患者:或肺部感染,发热不退者,合大柴胡汤。

小陷胸汤


【适用病症】


以胸痛、痰黄粘稠、便秘为临床表现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胸膜炎、脓胸、自发性气胸(肺组织轻度压迫者)、肺癌等。胆囊炎、胃病、冠心病、乳腺炎、失眠症等伴有咳吐黄粘痰者,也有应用的机会。


【应用参考】


结胸病方,传统的清热化痰方,服用后有大便通畅、痰液减少、胸膈满闷感减轻的效果。


《伤寒论》“正在心下,按之则痛”,提示剑突下不按不痛,按压有疼痛感或抵抗感。患者胸部及上腹部常有窒闷感、疼痛感,并常涉及背部。大多伴有食欲不振、大便不通等。


黄黏痰是本方证的特征性症状,痰液黏稠,或脓性痰,或伴有腥臭味。


适用人群大多面红有油光,呈焦虑烦躁神情,或有心烦、头昏、失眠等;上腹部按压疼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浮滑或洪大。


本方有泻下作用。有发现,服用本方后大便次数多,不成形;或伴有黄色黏液排出,但咳嗽吐痰随之减轻。


上腹部满痛、呕吐反流者,合大柴胡汤。

发热、食欲不振者,合小柴胡汤。

汗出而咳喘者,合麻杏甘石汤。

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麦门冬汤


【适用病症】


以久咳、咽喉干燥、痰难咳出、消瘦、舌苔光剥为表现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咽喉炎、百日咳、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结核、肺不张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晚期肺癌等。


【应用参考】


肺痿病方,传统的润燥降逆方,具有止咳、止呕、增进食欲、补充营养的功效。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是麦门冬汤的典型方证,其中呼吸困难是最主要的表现,大多是久咳久喘,而且全身营养状况不良。


适用人群大多肌肉萎缩,皮肤干枯而缺乏弹性。大多抬肩而喘,喉中痰鸣,或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口腔咽喉干燥、唾液少、吞咽困难,或大便秘结难解。舌苔少或苔剥。多见于高龄老人或消瘦不能进食者。


本方从剂型看是一种药粥,清香可口,能开胃滋补、提振食欲、增进体力,煮取量也比较大,适合少量多次服用。

附:文中方剂

半夏厚朴汤

半夏25g,茯苓20g,厚朴15g,干苏叶10g,生姜25g。

通常采用服3天停2天的方法。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15g,制半夏10g,党参10g,黄芩10g,茯苓10g,桂枝10g或肉桂5g,龙骨10g,牡蛎10g,制大黄10g,干姜10g,红枣15g。

大柴胡汤

柴胡20g,黄芩15g,制半夏15g,枳壳20g,白芍15g,制大黄10g,生姜25g,红枣20g。

桂枝汤

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15g,红枣20g。

药后喝一碗热稀粥,并注意避风保暖。

桂枝茯苓丸 

桂枝15g,茯苓15g,赤芍15g,丹皮15g,桃仁15g。

桂苓五味甘草汤


茯苓20克,桂枝20克,五味子8克,炙甘草15克。

桔梗汤

桔梗10g甘草20g。

橘枳姜汤

橘皮30~60g,枳实15g,生姜40g。

麻杏石甘汤

麻黄15g,杏仁15g,生甘草10g,生石膏30g。

麦门冬汤

麦门冬70g,制半夏10g,人参10g,生甘草10g,粳米20g或山药30g,大枣20g。

排脓散

枳实、白芍、桔梗按2:2:1。

薯蓣丸

山药30g,生晒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10g,阿胶10g,桂枝10g,麦门冬15g,神曲10g,大豆黄卷10g,杏仁10g,桔梗10g,柴胡10g,防风10g,白蔹10g,干姜10g,大枣30g。

四逆散

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生甘草5g。

生脉散

人参10麦门冬15五味子10。

五苓散

猪苓20g,泽泻30g,白术20g,茯苓20g,桂枝15g或肉桂10g。

小柴胡汤

柴胡20~40g,黄芩10g,制半夏10g,党参10g,生甘草5g,生姜15g,红枣20g。

小青龙汤

干姜10g,细辛10g,五味子10g,桂枝10g,生甘草10g,白芍10g,炙麻黄10g,姜半夏10g。

泻心汤

大黄10g,黄连5g,黄芩10g。

小陷胸汤

黄连5g半夏15g全瓜蒌40g。

玉屏风散

防风 15g黄芪30g白术30g。

竹叶石膏汤

竹叶15g,生石膏30g,制半夏10g,麦门冬30g,太子参15g,生甘草10g,粳米30g。


苇茎汤

苇茎一升 薏苡仁半升 瓜瓣半升 桃仁五十枚。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 厚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楼实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