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3个阳气 “ 漏洞 ”
古话说的好:精满不思欲、气满不思食、神足不思睡。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精为神之宅、气为精之路,精气神越充足的人、静定神闲、智足慧开、越不容易无谓消耗;而越少的人,其实越容易晃荡、耗散。。。
《难经》里讲:气者,人之根本也;
《内经》里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精气神在《黄帝内经》里,被称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宝”,是生命能量的支柱,可以说,人的衰老过程,就是精气神逐渐消亡的过程(年老气衰,耳聋目不明,肌肉消瘦,齿牙浮动,故半百而衰也。)。
若耗散精气神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笔者甚至认为:许多医学界难以治愈的常年慢性病,就是源于人体精气神的提前过度消耗,比如曾患有重疾重病、人生重大变故、情绪纵欲等影响,导致元气提前透支,让生命的后半程,五脏精气能量皆有不足而致。
所以笔者认为,想要养生、少生病、安稳的多活几年,最要紧的,就是养精气神,一个人的先天精气神是固定的,那如何少消耗、少挥霍,就成了养生第一要务。
这里笔者提3条建议,其实就是一个字:寡
寡言以养气
这里说的寡言,就是少讲话,但是这个少讲话,不是让人一辈子做个哑巴,的确有些修行人,是一辈子闭嘴不讲话的,但对于普通人,是很难做到的,没有操作性。
但是教导人们寡言,对于养生的意义,第一就在于少消耗气。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辛苦的教师,在讲台上讲一天课,是不是下来后,会感觉有气无力,需要点黄芪补补?当年大文学家胡适,一开始不信中医,后来得了糖尿病,是中医100多克黄芪治好的(竟然敢用黄芪120克,还治了严重糖尿病),后来每次讲课,都要泡足一杯满满的黄芪水。
其次,寡言还有很深的价值,就是让人少嚼舌根、少闲言碎语、少造口业、远离是非,常说祸从口出,寡言可令人远离祸端,这样就是节省了精气神,不用去应对无谓的消耗。
寡欲以养精
这个相信大家都懂的,少纵欲、少消耗,就能给生命的长度,多留点余量。
这个寡欲,其实不仅仅指通俗的色欲,更多的是指人们对物质世界、名利等过度的追求,从而忽略了内心的清静,人生在世,不过一日三餐饭、夜寝一张床而已。
道家经典《清静经》中是这样讲的: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寡思以养神
当一个人懂得了寡言、寡欲,还要再进一步,做到寡思,世海沉浮,能做到这一步,也很难。
寡思就是养神,养神就是养心,如果想获得内心真正的平静,不要对未来忧虑、不要纠结于解决不了的事情、不要执着与烦恼,当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冥冥之中,自有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