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名著.名言
1
徐灵胎,《医学流源论》《伤寒论类方》《难经今释》《兰台轨范》《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慎疾刍言》,病变万端,传经无定,古人因病以施方,无编方以待病,选择“类方法”以反映《伤寒论》精神。用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用小青龙汤治疗痰喘,用大承气汤治疗伤寒失下,用竹皮大丸治疗产后风热,用大黄肉桂人参五灵脂等治疗血臌等。
2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八卷,强调仲景为百病立法,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节制。
3
舒驰远,《伤寒集注》《六经定法》《痢门挈纲》《女科要诀》《痘症真诠》,交喻嘉言弟子罗子尚后得《尚论篇》后大有开悟,麻黄汤催生,白虎汤安胎,四逆汤调经。
4
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医学三字经》其高度重视古代经方医学的临床技术和古方。
5
陆九芝,《伤寒论》为外感病总论,温病症在《伤寒论》中,方亦不在《伤害论》外。
6
郑钦安,《伤寒恒论》《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他认为“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因此他的特点就是“认识之分阴阳”,临床善用四逆汤,附子应用尤为娴熟,西南“火神派”代表人物。
7
易巨荪,《集思医案》,善用仲景方抢救危急重症,出身医药世家。
8
黎庇留,《黎庇留医案》《伤寒论崇正编》,善用白虎、承气、真武、四逆之类救治危急重症。
9
余听鸿,《诊余集》师从孟河费兰泉,强调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10
张锡纯说,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无论上脱、下脱、阳脱、阴脱,奄奄一息,危在目前者,急煎山茱萸肉90克服之,其脱即止。
11
喻嘉言,《寓意草》《尚论篇》《医门法律》,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清燥救肺散。
12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伤寒贯珠集》《医学读书记》《静香楼医案》,师从喻嘉言弟子马元仪,善用古方。
13
汪莲石,《伤寒论汇注精华》,得《伤害集注》后疑者涣然冰释,善用经方大剂。
14
莫枚士,《研经言》《神农本草经校注》《经方例释》。
15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卷十九》《伤寒门径》《麻豆蠡言》,善用经方治疗顽急大症,常以重剂取效,单味药常以两计,甚至上斤。
16
曹颖甫,《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先生医案》,注重临床应用以及视其验否。
17
范文虎,善于望诊,察色观舌而不废切按,医案不尚空论、朴实无华,亦见古方家之风格,世家业医。
18
陈鼎三,《医学探源》《中国医学常识》《心腹诸痛论》《柴胡集解》。
19
徐小圃,重视顾护阳气的学术思想和擅于用温热药的用药特点,临证屡用峻剂,强调小儿机体特点是“肉脆、血少、气弱”属于稚阴稚阳之体,而绝非“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纯阳之体”,他主张小儿必须处处顾及阳气,并且善于在辨明阴阳的基础上识别真寒假热。临床上运用辛温解表、扶正达邪、温培脾肾和潜阳育阴等法。
20
陈逊斋,《伤寒论改正并注》。
21
周连三,对仲景学说极为推崇,尤其对黄元御研究颇深,临证善用温阳法,喜用姜附峻剂。
22
武简侯,《经方随证应用法》《儿科各病外治备要》《妇科各病外治简要》《各科简易经效方》《药证学》《本草附方选》。
23
朱莘农,《朱莘农医案》近代苏南锡澄地区朱氏伤寒派代表人物,强调体质辩证,善用桂枝类方,以治“夹阴伤寒”名世。万年喜用苦泻清降,尤长于辛凉宣泄,处方轻灵,于火气、痰火诸症多所治验。
24
张岫云,《张岫云老大夫医案100例》。
25
包识生,《包氏医宗》,本草之主治,不能强合经方之主治,注重经方用量研究,认为有主方、单方、偶方、复方、合方、加减方以及六经方、六淫方、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方等。
26
祝味菊,《祝氏医学丛书十种》,祝氏善用辛温法,尤以实用大量附子为特点,一般12~18克,多则30~45克,附子每与磁石、牡蛎、枣仁、远志、茯苓等潜阳安神药并用。
27
吴佩衡,《伤寒论条解》《麻疹发微》《吴佩衡医案》,擅用经方大剂,常采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扶阳散寒之剂治疗许多阳虚阴寒病症。
28
陆渊雷,《伤寒今释》《金匮今释》《陆氏论医案》。
29
姜春华,《中医治疗法则概论》《伤寒论识义》《经方应用与研究》《姜春华论医集》《肾的研究》《活血化瘀研究》《活血化瘀研究新编》《历代中医学家评析》,师从陆渊雷。
30
叶橘泉,《现代实用中药》《近代内科中医处方集》《近世妇科中医处方集》《古方临床运用》《中医直觉诊断学》《本草推陈》《食物中药与处方》。
31
陈慎吾,擅用桂枝剂、柴胡剂、苓桂剂、泻心汤剂、四逆汤剂等类方剂。
32
陈会心,《陈会心医案》,擅用经方治疗传染病及各科杂病。
33
胡希恕,《伤寒论解说》《金匮要略解说》《经方理论与实践》《经方实践录》《经方传真》,桂枝汤、小柴胡汤更有独到之处,除用于伤寒温病以外,尚有内外妇儿各科杂病。
34
余无言,《伤寒论新义》《金匮要略新义》《湿温伤寒病篇》《斑疹伤寒病篇》《实用混合外科学总论》《实用外科学各论》《翼经经验录》,兼通中西医学,临证擅用白虎汤、承气汤、泻心汤、大小陷胸汤等治疗各种温热重症。
35
翟冷仙,《碧荫书屋主人翟冷仙珍藏伤寒杂病论集》。
36
门纯德,擅用“兴阳温经祛寒法”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临证创“联合方组”法,用数方主辅相承,互依互用,循序渐进轮流交替服用,达到病体同调、标本兼治、缓缓图本的策略。
37
岳美中,《岳美中论医集》《岳美中医案》,主张专方专用与辩证论治相结合,对方药配伍和药物剂量十分重视。
38
宋孝志,精通内妇二科,重视研究方剂的配伍、剂量、煎服法,尤其注重方与药,药与药之间的关系及每味药在方中的作用和药量变化对全方的影响。
39
范中林,《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以治疗外感和内伤杂病,有独到的经验。
40
赵锡武,《赵锡武医疗经验》,对心血管、糖尿病、小儿麻痹症等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41
夏仲方,《中医经方家下仲方专辑》,善用古方。
42
陈达夫,《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中医眼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