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如何根据胸部症状取穴

心和肺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们位于胸部,因此胸部症状往往是心肺病变的反映。对于肺部疾病,如果新患病且伴有表证,治疗时应重点选取阳经穴位;如果患病时间不长且无表证,应同时选取阴经和阳经穴位;而对于久病体虚的患者,治疗时应重点选取阴经穴位。对于心脏疾病,如果是急性发作,应首先选取手厥阴经穴位进行针刺;若伴有虚寒症状,可配以督脉和任脉以及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以升阳益气温阳;若伴有心肾不足的情况,可配以手少阴经和足少阴经的穴位,以补益心肾。

心藏神而为火脏,主血脉;肺藏魄而为金脏,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心肺共司人体气、血、水之循环运行,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在治疗心肺疾病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缺盆痛:针灸太渊、商阳、足临泣,可以刺激气血流通,缓解缺盆部位的疼痛。

胸满:胸满多因气滞所致,针经渠、阳溪、三间、后溪、间使、阳陵泉、足三里、足临泣等穴位,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胸满症状。

胸痞满:针灸涌泉、太溪、中冲、大陵、隐白、太白、少冲、神门等穴位,可调和气血,舒缓胸痞满症状。

胸满噎塞:针中府、意舍等穴位,可调理气机,缓解胸满噎塞症状。

胸满食不下:针阴陵泉、承山等穴位,可调理脾胃,促进消化,缓解胸满食不下症状。

咳嗽:针灸列缺、经渠、尺泽、足三里、昆仑、肺俞等穴位,可宣肺止咳,缓解咳嗽症状。

咳嗽有痰:针灸天突、肺俞、丰隆等穴位,可调理肺气,祛痰止咳,缓解咳嗽有痰症状。

咳嗽上气,多吐冷痰:灸肺俞等穴位,可温阳散寒,缓解咳嗽上气、多吐冷痰症状。

咳喘不得卧:针云门、太渊等穴位,可宣肺平喘,缓解咳喘不得卧症状。

久患咳嗽,夜不得卧:灸膏肓俞、肺俞等穴位,可调理肺气,缓解久患咳嗽、夜不得卧症状。

喘满痰实:针太溪、丰隆等穴位,可调理气血,缓解喘满痰实症状。

哮喘:灸肺俞、天突、膻中、璇玑、俞府、乳根、气海等穴位,可调理气机,缓解哮喘症状。

喘急:灸肺俞、天突、足三里等穴位,可舒缓气机,缓解喘急症状。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针灸风池、神道、巨阙、大陵、神门、通里、足三里等穴位可以有效缓解心悸。这些穴位通过调节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有助于缓解心悸症状。在针灸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穴位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心中懊憹的症状,针灸神门、阳溪、腕骨、少商、解溪、公孙、太白、至阴等穴位可以起到缓解作用。这些穴位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改善心中懊憹的症状。在针灸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穴位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心中痛的症状,针灸内关等穴位可以起到缓解作用。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针灸内关穴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痛症状。在针灸时,需要注意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对于卒心痛的症状,针灸然谷、上脘、气海、涌泉、间使、支沟、足三里、大敦、独阴等穴位可以起到缓解作用。这些穴位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从而缓解卒心痛症状。在针灸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穴位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心痛引背的症状,针灸京骨、昆仑等穴位可以起到缓解作用。这些穴位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从而缓解心痛引背症状。在针灸时,需要注意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对于心胸痛的症状,针灸曲泽、内关、大陵等穴位可以起到缓解作用。这些穴位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从而缓解心胸痛症状。在针灸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穴位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呃逆的症状,针灸膈俞、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可以起到缓解作用。这些穴位有助于调节胃肠道功能、改善呃逆症状。在针灸时,需要注意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