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中遇冷或疲劳后辄出现胃痛呕吐

一位34岁的男性患者,两三年前开始出现胃痛的症状。每当遇到寒冷或身体疲惫时,胃痛就会发作,严重时甚至出现呕吐。这种症状多发于春秋季节。患者的手脚容易发凉,面色苍白,食欲正常,大便也基本正常。

经过腹诊,医生发现患者的腹部整体柔软,没有胸胁苦满和腹直肌紧张的情况。轻轻按压腹壁,可以感受到肠管的蠕动。腹痛发作时,大便为软便,但有不易排出的倾向。脉象迟弱。

医生判断患者的情况与大建中汤的适应症相符,于是给患者投予了大建中汤。服药后,患者的身体疲惫感明显减轻,体力也有所增加。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面色明显好转,看上去更加健康。即使遇到寒冷,也不会再出现腹痛的情况,普通饮食也没有任何不适。

大建中汤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疗效,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温中散寒、补虚止痛,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呕吐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寒则气血生化不足,导致身体疲惫、面色苍白等症状的出现。通过温中散寒、补虚止痛的治疗方法,可以调整患者的气血平衡,改善身体状况。

在传统的中医诊断中,大建中汤条文所描述的胃肠蠕动亢进是一种患者自发出现的表现。通常,如果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未能观察到这一症状,或者该症状尚未出现,他们往往会认为患者不存在这一腹证。然而,本案却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启示。

患者腹部触诊时,医生可以用手指轻轻地刺激腹壁,若稍加凝视,可以观察到肠管的蠕动。这种人为诱导肠蠕动的检查方法,暗示着患者可能存在大建中汤腹证,但由于症状不明显或不呈现,许多医生可能会错过这一诊断。为了更准确地认识潜在的方证,医生需要主动地诱导症状发生,将不确定的诊断转化为确定。这种思维方式是认识的第二层面,但遗憾的是,大多数医生往往无法达到这一层次。能够超越常人的思维,意识到潜在的可能性,这无疑是医生之间存在的一个重要差距。

此外,通过观察患者未出现胸胁苦满和腹直肌紧张的症状,我们可以隐含地将其与柴胡桂枝汤证进行鉴别诊断。在胃痛的治疗中,柴胡桂枝汤是汉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方剂。当然,患者的体质状态也不支持柴胡桂枝汤证的诊断。这些细节都表明了中医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体质状态,而不仅仅是根据单一的症状表现来进行判断。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