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刺调理闭经
闭经是妇科许多疾病所共有的一种常见症状,包括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正常月经周期的建立有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以及子宫内膜对性腺激素变化的周期反应,当某一个环节受到各种因素干扰而发生变化,继而导致的闭经临床称继发性闭经;若是女性年满18岁或第二性征发育成熟2年以上仍无月经来潮,即是原发性闭经。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以及绝经期后的闭经,还有少见的居经(妇女无病而月经每三个月一行)、避年(妇女无病而月经一年一行)、暗经(妇女终身不行经而仍能受孕)这些都属生理现象,不能算闭经。
由于引起闭经的原因错综复杂,所以除了月经停闭外,患者还会伴有乏力、厌食、消瘦、晕厥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症;畏寒、皮肤苍白干燥、心动过缓、血压低、反应迟钝、嗜睡、痴呆、淡漠等促甲状腺激临床医生园地2016年3月第3期26素分泌不足症;肥胖、多毛或巨人症、肢端肥大、高血压、皮肤粗糙、红细胞过多等脑垂体、卵巢功能异常症状。
中医称闭经为“经闭”“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认为多因患者体虚,肝肾不足,经血未充,冲任亏损,胞宫无血可下;或脾胃素弱,化源不足,血海空虚,冲任失养,无血以行;或气滞血瘀,痰湿阻滞,邪气阻隔使胞脉壅塞,冲任阻滞,血海不满不溢而致经闭。
选穴
闭经是血病,全实者少,虚而夹实者多,故治疗闭经时“勿以通经见血为快”,针刺治疗时应抓住肝肾亏损与肾气不足立法选穴调理,应选取带脉为主穴。
由先天禀赋不足导致肾气未盛、肝血虚少、冲任不充,或因多产房劳、久病及肾致肾精肝血不足、冲任俱虚而致闭经者加取关元。
由于脾胃不健导致化源不足,或饮食劳倦、忧思过度而致损伤心脾,或大病、久病、失血、哺乳过久致营血亏耗、冲任血虚、无血化生而致闭经者应加关元、气海、下脘、中脘。
因七情内伤导致气结血滞,或经期生产血室正开时外伤风寒或内伤生冷,血遇寒而瘀滞,或邪热灼阴导致阴伤于内而致闭经者可加血海、行间。
因脾阳不足失去温煦而致湿聚成痰,阻滞冲任,胞脉壅塞引起的闭经者当加取足三里、丰隆。
操作
令患者解手后取舒适卧位并将所选穴位处充分暴露,常规消毒后取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直刺带脉、足三里、关元、气海、下脘、中脘各1.5寸,施以缓慢捻转平补平泻手法1分钟。血海直刺1.5寸,丰隆直刺2.5寸,行间1寸施以提插泻法10下。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并隔10分钟加强手法一次。
说明
《奇经八脉考·带脉篇》言:“带脉者,起于季胁……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带脉能约束纵行之脉,足之三阴、三阳以及阴阳二脉皆受带脉之约束,以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儒门事亲》言:“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针灸甲乙经》所载:“妇人少腹坚痛,月水不通,带脉主之。”足以说明带脉尤善调理妇女各种病症。
针刺关元、气海、下脘、中脘在腹针中称为“引气归元”。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以用来温补下焦真元而助精血化生;中脘、下脘均属胃脘,针刺两穴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肾又主先天之原气。四穴含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共同达到调脾胃、补肝肾的功能。
血海可养血、和血、生血、活血,行间能理气、行气、调气、顺气,二穴相配以疏调肝脾、畅达气机、化瘀疏滞。
胃经合穴足三里可调理中焦,助其运化以绝生痰之源。丰隆为胃经络穴,又是祛痰要穴,针一穴而调两经。
采取针刺方法调理闭经具有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费用适中的优点,值得大力推广。但是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处女膜闭锁等器质性病变所致的闭经当取他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