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和失眠两个极端,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解决

睡眠问题可分为很多种类:有些人是睡不着,心情烦躁,常常需要静卧很久才能入睡;而相反的,有些人则是嗜睡,身体总是懒洋洋的,精神也倦怠。其实,嗜睡和失眠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病证,都可能是阳虚导致的。为什么阳虚会引起看似截然相反的病证?

嗜睡和不眠,这两者依然是人体阴阳失调的一种表现。

在《灵枢·大惑论》里面谈到了这个问题:“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也。”再一句是“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

《内经》作者的这一段话实际上是提示后人,如果阳不能正常地归藏于阴,就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

现代社会睡不好觉的人很多,由各种原因所导致,都可以通过调整阴阳来治疗。

阳气的不清爽,阳气的不振奋,往往是嗜睡多卧,阳气的虚损所导致的很多慢性疾病,常常有这个情况。

但是卫气不得入于阴而引起的不眠,有两种情况:一个是真正的阴不足导致的火的亢盛,这只是表,这往往都是因为虚阳的浮动而导致的。

所以,《伤寒论》第六十一条就讲:“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这是仲景的处理。

郑钦安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他就讲,因为汗下太过,损伤元气,从而导致昼日烦躁不得眠,就是说汗下太过,从而导致表阳虚

从阴阳之道来看,昼不眠,白天要干事情,这是从其阳;夜而睡,应该安卧,这是从其阴。如果病人表现是昼烦躁,说明了他是伤在阳的一面,是阳受损了,阳不足了。

很多抑郁证的患者,晚上能够很好地睡觉,白天却烦躁得不得了,弄得正常人不得安宁。像这类情况,晚上安静,说明还没有伤到阴分。那么这种不眠,不能安卧片时,实际是烦躁引起,这就是郑钦安的认识,所以他认为仲景提出了附子干姜汤是非常正确的,是非常好的治疗方法。

这使我们认识到一点,一旦辨证是阳虚不眠,就应该用扶阳的法则。阳一旦得到回复,阴阳自然就会相和谐,烦躁立马就可以消除。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