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型胃痛,首选这张方子
对于气滞型胃痛证,强调调气以和血。引起胃气阻滞的原因,临床上常见的大致有两种:
一是由胃本身引起的,诸如饮食冷热不节,饥饱失常;二是由于忧思恼怒,情志失调。肝气犯胃影响了胃气的通降。气滞胃痛的关键虽然在气,但“气为血之帅”,“气滞血亦滞”。气的功能失常,必然会导致血的功能紊乱。所以治疗气滞胃痛常采取调气以和血的方法,通过调气(包括理气,行气)达到和血的目的。
根据长期的临床体会,“四逆散”一方,药少量轻(只有柴胡,杭白芍,枳实,甘草),不燥不腻,不寒不热。既能理气导滞,又能疏肝解郁,较为理想。
以此方为基础,适当加入通降之品,如陈皮、大腹皮、香橼皮、厚朴等,组成四逆散加味,作为治疗气滞型胃痛的主方,疗效尚可,本方有行气、和胃、通降、舒肝、止痛的作用。“气行血亦行”,胃气通降,胃气运行功能正常,血的运行必然也就畅通无阻。
如伴见胁肋胀痛,口苦酸恶,肝郁不舒症状者,可加青皮、郁金、橘核、川楝子、乌药等味以舒肝解郁;若伴便秘,腹胀,腑行不畅者,可加瓜蒌、桃仁、杏仁、莱菔子以导滞通腑;如伤食生冷,胃寒作痛者,可加高良姜、荜澄茄等以行气散寒止痛;如顽固腹胀,反复不愈,可用大腹皮、子各6g,檀香6g,鸡内金6g,健胃消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