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的几个”四逆”有何不同?
“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是仲景《伤寒论》中的三个经典方剂。说其经典,是因为这三个方剂药味极简,结构考究,治证广泛,自其诞生以来,便为古今医家在临证中广泛采用,曾经愈人无数。下面,我就对三个经典方剂做一简单分析,不当之处,还望斧正。
一、四逆散组成: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四逆散证: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可归纳为: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剖析:本证多由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阳气内郁所致,治疗以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为主。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此种“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
辨证要点: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方义: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现代应用:用于休克、腹泻、阳虚发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足寒厥证、毒血证、食管痉挛性狭窄等。
二、四逆汤组成:附子、干姜、甘草
功用: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四逆汤证: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
剖析:证见厥逆,说明表邪已入三阴,内里邪实已成。吐利又见厥逆,是表里同病,所以既用干姜温里,又用生附托寒邪出表,这里的附子跟真武汤、附子汤里用熟附益气生阳,迥然不同。桂枝解三阳寒邪,生附解三阴寒邪。
辨证要点: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方义: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而散寒,下补肾火而回阳,为峻补元阳,为君药。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温阳守中,回阳通脉,与附子合用,相得益彰,能增强回阳救逆之功,为臣药。炙甘草补脾阳,益肾阳,后天与先天互助,且调和药性以防姜附燥烈伤阴,以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之功。
现代应用: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乳糜尿、复发性口疮、咳喘、急性胆囊炎、胆绞痛、心源性休克、心肌梗塞、肺炎、中毒性休克以及虚脱、肺心病等。
三、当归四逆汤组成:当归、白芍、桂枝、细辛、甘草、大枣、通草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当归四逆汤: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
剖析:本证多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治疗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温,与四肢厥逆有别。
辨证要点:肢体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方义: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甘草兼调药性而为使药。
现代应用:脚气、肾炎、轻证尿毒证、轻证子痫、头痛、肩凝、胸痛、咳嗽、肾脏疼痛、下痢、腰痛挛急、手足挛急、梅毒等。
四、讨论:三方用药思路、功用证治全然不同。正如周扬俊所言:“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温热暑疫全书》)
“四逆”者,四肢逆冷也。凡肾阳衰微,阴寒内盛,或寒邪直中于三阴,以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皆可发为四逆之证。然《伤寒论》中的三个”四逆”证又有所不同:四逆散证见气逆手足厥冷;四逆汤证见寒逆手足厥冷;当归四逆汤证见血逆手足厥冷;各有所领。
可见,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四逆散,三方均以“四逆”命名,主治证中皆有“四逆”症见,但其病机与临床证候迥然不同。四逆散之厥逆是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肘膝。尚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深重,冷过肘膝。并伴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临证当详细加以明辨。
最后,我们再来看仲景先生这三个”四逆”方剂,三个方子总计只用了柴胡、甘草、枳实、白芍、附子、干姜、当归、桂枝、细辛、大枣、通草等11味药,药味少得不能再少,方子简约得不能再简约。药简而效宏,这也正体现了经方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