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
《伤寒论》是应用中医时间医学的典范,《伤寒论》治病用药、诊病防病均注重时间性,全书三百九十七条,与时相有关就有近百余条。“六经病欲解时”其实是三阴三阳病欲解时。有人指出:“仲景以‘欲解时’标志‘六病’,让我们从中窥得‘三阴三阳’的本质就是邪气中人深浅的阶段标志,即病位。此病位非指脏腑,非指经络,但与之均有关。”那是什么呢?就是藏于六经中三阴三阳六气。我们来看三阴三阳欲解时:“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是早上9点至下午3点,包括巳午未三个时辰,这是一天太阳最盛的时间,阳气最隆。“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是下午15点至晚上21点,此时阳气渐衰,阴气渐生,包括申、酉、戌三个时辰。“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时”,是凌晨3点至上午9点,此时阴阳交接,阳气生发,包括寅、卯、辰三个时辰。“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时”,是夜21时至凌晨3时,此时阴气最盛,包括亥、子、丑三个时辰。“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时”,是夜半23点至早晨5点,此时阴气较盛,阳气渐生,包括子、丑、寅三个时辰。“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时”,是凌晨1点至上午7点,此时阴气渐衰,阳气渐生,包括丑、寅、卯三个时辰。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可见仲景对三阴三阳的认识,是基于阴阳气之多少而顺《内经》之意的。《伤寒论》三阴三阳之本质即在于此,有其深层的物质基础,是人体内的六气,也是仲景在《伤寒论》中重视阴气、阳气的原因。但此阳气的顺应关系是一天之中天气的阴阳气之盛衰与人之三阴三阳之相应,而非六气气化学说中天之三阴三阳的气化运行变化规律。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之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可见,阳之所主是白天,阴之所主是夜间。属于阳的三经欲解时是从寅至戌。阳经欲解时间较长,阴经欲解时间较短。各经皆解于所旺之时,而少阴独解于阳生之时,此乃天人感应之理,阳进则阴退,阳长则阴消。正所谓阴得阳则解之意。如328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凡症状主要在这个时段出现的病,均可从厥阴病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