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太阳中风谵语

疾病如同千变万化的云彩,每一朵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和色彩。医生的辨证思维,就如同捕捉云彩变化的敏锐眼睛,需要灵活而深邃。现在,请允许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阐述这一点。

吴君明,一位饱读诗书的儒者,不慎染上了伤寒。六天过去了,他时而谵语,时而狂笑,头痛得如同被铁锤猛击,汗水涔涔而下。他的大便不通,但小便却畅通无阻。众人见状,纷纷议论纷纷,认为应使用承气汤来攻下病邪。

然而,士材医生在诊脉时,发现吴君明的脉象浮大而有力。他不禁想起了仲景的名言:“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这意味着,尽管吴君明大便不通,但他的病邪其实仍在体表,而非内里。

正值仲冬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敛。士材医生认为,此时应当用桂枝汤来调和吴君明的营卫,使阳气得以发散,病邪自然退去。然而,众人的反应却是惊愕和怀疑。他们认为,吴君明已经出现了谵语狂笑等阳盛的症状,再用桂枝汤岂不是雪上加霜?

士材医生坚定地表示,吴君明之所以出现谵语狂笑等症状,是因为汗水过多导致神昏,这是暂时的现象。只要调和营卫,阳气得以发散,这些症状自然会消失。于是,他果断地使用了桂枝汤。

令人惊奇的是,到了夜晚,吴君明的谵语和狂笑都停止了。到了第二天,他的大便也自然通畅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疾病的变化多端,我们不能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如果当时士材医生犹豫不决,或者听从了众人的意见,那么吴君明的生命可能就无法挽回了。

因此,作为医生,我们需要具备敏锐的辨证思维,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千变万化的疾病面前,保持冷静和自信,为患者带来希望和生机。

谵语狂笑,大便不通,这在中医里,常常是阳明腑实证的表现。阳明腑实,意味着腑气不通,热邪内结,常会导致大便不下。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会感到腹部的不适,如腹胀、腹痛、腹满等,这是因为热邪内结,气机不畅所致。同时,阳明热盛,还会导致小便短少黄赤,脉象沉实,这也是阳明腑实证的典型表现。

然而,在这个案例中,虽然患者出现了谵语狂笑、大便不通的症状,但腹部并无明显不适,小便也自利,头痛有汗,脉象浮大。这些症状与阳明腑实证并不完全吻合。根据《伤寒论》中的记载:“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与承气汤。其人小便清者,知不在里而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汤”。这表明,即使患者大便不通,但如果小便清利,头痛有汗,脉象浮大,那么病因可能并不在里,而是在表,需要用桂枝汤来发汗解表。

李氏医生深谙此道,他并没有被表面的症状所迷惑,而是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准确地判断出了病因,并果断地采用了桂枝汤进行治疗。这种对于病情的精准把握和对于经典的灵活运用,堪称高手不凡。在中医的诊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像李氏医生一样,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判断病因,才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