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多种慢性病时,常在方中加入约5克大黄,可提高健康水平
大黄苦寒沉降,走而不守,有通利大便,清热解毒功能。
张仲景治阳明腑实证的三承气汤皆用以为君,因其性迅而善走,长于通下,故古有“将军”之称。
余治多种内伤杂病,较广泛地应用大黄,旨在推陈致新。
实践证明,其尚具有保健作用。因大黄能使积于肠腑的糟粕和污浊及时排出体外,从而保持体内的清洁和胃肠的正常作用,达到浊降清升的目的。
且大黄苦能健胃,少量服之,令人开胃进食,食欲增加,胃肠充分吸收水谷之精微,生化之源畅盛而身体健康。
仲景治“五劳虚极羸瘦”的大黄䗪虫丸、古方百劳丸治劳瘵用大黄,皆取其祛瘀生新,推陈致新之功。
从前曾遇一庞姓老翁,年近九十,形体壮实,能食神健,步履敏捷,余询其养身之道。
翁曰:“我从未吃过补品、补药,仅每天服生大黄粉2~3分,生甘草粉1分,数十年如一日,以保持每天大便通畅而已。”
验之于临床,余治多种慢性病,只要大便不溏,常于方中加入适量制大黄,保持大便通畅,从而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健康水平。
但用量不宜过大,5g左右即可。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本经》所载大黄功能“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等语,余益信矣。
大黄,为临床常用之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生用时其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故号称“将军”。
而《本经》言其:“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临证治多种慢性病时,均少量加入,调和胃气,推陈致新,保持大便通畅,从而有利于疾病康复。但凡血虚、气虚、元气不足、脾胃虚寒者以及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