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疫病的基本原则

抗戾,这是一种审因之治的理念,它的核心在于洞察事物的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源。在众多的解决方案中,唯有审因之治才能真正达到高瞻远瞩的境界。然而,面对抗戾这个难题,特效药并非易得之物。疫情初起,无论我们依赖西医还是中医,都难以迅速找到对抗病原体的特效药物。

因此,我们必须退而求其次,从调整“态”入手,改变病原体生存的土壤环境。戾气,这种病原微生物,是疫病发生的直接原因,也是其根本原因。针对戾气的治疗,无疑是疫病的审因之治,也是根本之治。但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医学界面临的挑战巨大。在疫情的集中暴发期,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对抗病原体的特效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病原体与人体内的环境比作“种子”与“土壤”的关系。在找到可以直接消灭“种子”的特效药物之前,我们可以运用中医的“调态”方法,来改善人体的“土壤环境”。这种方法旨在调动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以祛除或消灭戾气。这正如古人所言,“体内自有大药”。

因此,在特效药物和疫苗研发成功之前,中医药应当第一时间介入疫情防控。中医药需要深入抗疫一线,通过辨证论治,找到疾病的共性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抗疫防疫提供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方药。这是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使命,也是我们对人类健康的责任和担当。
改变土壤,实质上是调整机体的内在状态,这在中医学中被称为“调态”。疫病,作为一种外在的病邪,其内在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四大类别:寒疫、寒湿疫、温疫和湿瘟。当然,还有一些难以明确归类的杂疫。

在中医的理念中,人体的健康状态依赖于阴阳的平衡和气血的调畅。当这种平衡被打破,疫病便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中医的治疗思路并非单纯地消除病邪,而是通过调整机体的内在环境,达到从根本上消除疾病的目的。

“调态”是中医在疫病治疗中的核心思想。它运用中药、针灸、导引等多种方法,对机体的内环境进行细致的调整。这就像是为土壤施肥、浇水,使其更适合种子的生长。当土壤环境得到改善,那些原本可能导致疾病的“种子”便失去了生长的土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在中医的理论中,火与水的平衡代表着阴阳的平衡。火多则温热,火少则寒凉;水多则夹湿,水少则因湿少而更显寒热之性。因此,疫病的四大属性——寒疫、温疫、寒湿疫、湿瘟,实际上是人体内在阴阳失衡、气血不和的具体表现。而“调态”则是调整这种失衡状态,使人体重新回归阴阳平衡、气血调畅的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调态”不仅是中医治疗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更是其传统优势的体现。它通过对机体内在环境的调整,从根本上消除疾病,使人体恢复健康。

调“态”治疫,如同烹饪需先备料,务必先定性。定性的精妙,藏于“四维”之中。其一,四诊合参,如医者巧手,通过望、闻、问、切,全面捕捉病情;其二,气候地理,犹天时地利,疫病亦受自然环境之影响;其三,体质判定,似个体之独特,患者体质差异,对疫病反应各异;其四,戾嗜定性,若病邪之深浅,疫病之属性,亦可通过此窥见一斑。

此四维,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共同构成疫病属性的判定框架。临床表现,乃病情之直接反映,为判定之主要依据;气候地理,为疫病之背景,提供重要参考;体质因素,关乎患者内在环境,决定病邪之从化方向;戾嗜,则如疫病之密码,对判定疫病属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以2020年初武汉抗疫为例,笔者运用“四维定性”法则,将新冠定性为“寒湿疫”。基于此,提出散寒化湿、开达膜原、辟秽化浊的治疗原则,进而拟定散寒化湿方,即寒湿疫方,亦称武汉抗疫一号方。此方迅速投入一线使用,累计发放72.3万服,取得显著防治效果,实乃四维定性之实践验证。

故曰,调“态”治疫,必先定性。定性之法,要在“四维”。四维定性,方能洞察疫病之本质,拟定恰当之治则,实现精准治疗。此中医之智慧,亦为世界所瞩目。

在疫病治疗中,调整患者的生理状态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治疗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言,“调态”治疫,定性为基。在观察患者的面色和脉象时,首先要辨别的是寒热属性。这是因为寒热是阴阳的主要表现,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在疫病定性时,我们遵循“四维定性”法则,这是中医诊疗的精髓。通过这一法则,我们可以准确判断疫病的寒热属性。接下来,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象和脉象等,我们可以进一步判定疫病的燥湿属性。这就像是解开一个个谜团,逐步揭示疫病的本质。

在掌握了疫病的寒热和燥湿属性后,我们就基本确定了“调态”的方向。接下来,我们还要考虑疾病的虚实属性。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通过综合考虑这些要素,我们就能够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使药物的使用更加有针对性。

总之,“调态”治疫需要我们在定性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和判断,逐步揭示疫病的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