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情志致病的辨证
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六欲,是人类情感的七种基本表现。然而,当这些情感过度或异常时,它们便可能成为一种致病之源,深深地伤害我们的五脏六腑。
喜,本是人生一大乐事,然而过度的欢喜却可能使人心神不宁,气血翻涌,甚至导致心脏疾病。怒,犹如烈火焚心,过度的愤怒不仅伤肝,还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忧,如同阴云密布,过度的忧虑会使人郁郁寡欢,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消化不良。思,是人之常情,然而过度的思考却可能使人陷入焦虑,影响睡眠和食欲。悲,如同秋天的落叶,过度的悲伤会使人意志消沉,免疫力下降。恐,如同黑夜的阴影,过度的恐惧会使人心神不宁,影响内分泌系统。惊,犹如突如其来的风暴,过度的惊吓可能使人心神受创,出现心理问题。
这七情之中,每一情都有其特定的致病机制。它们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们的五脏,使其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以预防这些因情志异常而引发的疾病。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的情志致病,我们也应积极寻求治疗,以恢复五脏的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
兹举四例说 明:
例1.郑青山,一位深受病患折磨的患者,在连续的治疗过程中屡屡碰壁,心中的焦虑和困惑如同滚滚江水,难以平息。每当夜幕降临,他便会陷入深深的沉思,思索着自己的病情和未来的希望。而那些来自其他医生的讽刺和嘲笑,更是让他倍感愤懑和无奈。
然而,就在一个黎明的曙光初现之际,奇迹般地,郑青山的病情竟然有了明显的好转。他感到自己的身体逐渐恢复了活力,仿佛重生一般。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他既感到喜悦,又带着些许的愤懑,因为他知道,那些曾经质疑和讽刺他的人已经无处可寻,他的愤懑情绪无法得到宣泄。
在这关键时刻,郑青山的精神状态突然出现了异常,他大声呼喊,疯狂地发泄着自己的情绪。尽管同行的医生们纷纷前来诊治,但却都束手无策,无法缓解他的症状。
就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眼科专家王道闻讯赶来。他仔细观察了郑青山的症状,然后果断地否定了之前的治疗方案。他认为,郑青山的病情并非简单的理气清火药所能治愈,而是由于心神不宁、神不守舍所导致的虚症。
于是,王道果断地开出了一剂药方,要求郑青山立即服用二两上好人参,以补充身体的元气。果然,在服下人参汤后,郑青山的症状迅速得到了缓解,仿佛获得了新生。经过三次服药,他的病情已经完全消失,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最后,王道又为郑青山开了一剂归脾汤,以调理身体,巩固疗效。在王道的精心治疗下,郑青山终于摆脱了病痛的困扰,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前医按气滞痰火辨证;王氏以心脾两虚、神不守舍辨证,用独 参汤和归脾汤治愈。
例2.盛用敬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者,他的一天常常充满了挑战和奇迹。某日,他遇到了一位病情严重的妇人。这位妇人突然晕厥,整个人仿佛陷入了深深的醉梦之中,手足的筋脉像被什么力量牵引着,无法自控。盛用敬立刻上前为她诊脉,却发现六脉俱脱,病情异常严重。
就在盛用敬紧锁眉头,思考如何救治这位妇人时,忽有一位麻衣男子出现在他的身侧。盛用敬询问此人的身份,得知他竟是病者的女婿。他再次仔细打量这位男子,发现他身穿的麻衣竟是他亡妻的衣物,心中不禁泛起涟漪。
盛用敬轻声询问起男子的亡妻,得知她离世仅半月有余,竟是因产后病症而离世。这一刻,盛用敬恍然大悟,心中明白了妇人的病因。他深知,这必定是忧郁所致,因为失去至亲之痛,使得妇人陷入了无尽的悲伤与痛苦。
于是,盛用敬迅速开出了一剂药方——木香流气饮。这剂药方具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的功效,正是治疗妇人病情的良药。他嘱咐男子立即为妇人煎服此药。没过多久,妇人便逐渐恢复了意识,手足的筋脉也不再受牵制。一服药物,竟让病情大为好转。
盛氏以问诊了解出妇人因女儿新丧而卒厥,必是 肝郁气逆,以木香流气饮治愈。
例3.这位女子,自从丈夫离家之后,便陷入了深深的忧郁之中。她食欲不振,日渐消瘦,整整卧床半年,期间请了许多医生,却都束手无策。于是,家属决定请丹溪前来诊治。
丹溪医术高超,经验丰富。他仔细诊察了女子的脉象,发现寸口脉弦,这是肝气郁结的表现。他怀疑这位女子因思念丈夫不得,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到脾胃的功能。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丹溪仔细询问了女子的亲属。果然,女子的丈夫已经离家五年,音讯全无。这更加坚定了丹溪的诊断:思虑伤脾,导致脾胃不和,食欲不振。
为了解除女子的抑郁,丹溪决定采用激怒之法。他故意激怒女子,让她发泄心中的郁闷。接着,他针对女子的病因,假称她的丈夫已有信来,不久即将归来。这个消息让女子心中充满了喜悦,郁结已久的肝气得以疏散,脾胃的积滞也逐渐消散。
三个月后,女子的丈夫真的回到了家中。看到丈夫归来,女子的心情愈发愉悦,病情也从此未再复发。丹溪的医术再次得到了验证,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医术,为这位女子带来了新生。
丹溪断定是思虑伤脾引起不思饮食, 并以调情志之法治愈情志病。
例4.童某,高中学生,患遗精症半年, 每周梦遗多达3〜-5次,前医屡用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等固涩之剂,初则 小效,继则全然无效。后来询问发病之因,乃因色情小说所致。结合脉症, 辨证为思欲过度,心火偏盛,神志不宁。治以清心泻火,安定心神,选清心 莲子饮合导赤散化裁。并嘱停阅小说,节制杂念,睡前多做户外活动,服七 剂而愈,随访半年未发。
以清心安神的方药配合患者节制杂 念、心理调节治愈遗精症。
以上4例说明,情志因素致病,常常深入五脏,使人的内心世界受到深深的伤害。在中医的脏腑辨证理论中,情志病的治疗并非仅仅依赖药物,更需要配合深入细致的思想疏导,以帮助患者恢复内心的平衡与和谐。这种疏导的方法,宛如和风细雨,温暖人心,使患者能够走出心灵的困境,重拾生活的乐趣。
遵循脏腑辨证的原则,将七情与五脏紧密相连,认为不同的情感状态会对特定的脏腑产生影响。深知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明白情感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影响。因此,在治疗情志病时,不仅注重药物治疗,更注重患者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与情志致病的原因相互交织。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因素,从而找到情志致病的根源。运用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选择相应的调节情志的方法,如心理疏导、环境调整等,帮助患者走出心灵的困境。同时,还配合药物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种综合治疗的方法,既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也展现了中医对情志病治疗的独特见解和精湛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