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治疗白癜风的经验与方法
中医学对白癜风的认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白癫”或“白驳风”相类似。《诸病源候论》记载“:白癫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癫。”《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白驳风记载:“此症自面及颈项,肉色忽然变白,状类癍点,并不痒痛。若因循日久,甚至延及遍身。”此病的病因病机为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复感风邪,搏于肌肤,致令气血失和,而发本病。其典型症状可见:颜面及躯干白色斑片,形状不规则,无炎症及皮屑,精神忧郁或心烦急躁。舌质淡或瘀斑,苔薄白,脉缓。中医辨证为风邪袭腠,气血失和,治以养血疏风,中和气血为法,方用白驳丸。其组成、制法如下:组成:鸡血藤30g、首乌藤30g、当归30g、赤芍30g、红花30g、黑豆皮30g、防风30g、白蒺藜60g、陈皮15g、补骨脂15g。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功用:养血活血,通经络,祛白斑。适应:白癜风。用法:每服一丸,一日两次,温开水送服。方中当归、赤芍、红花养血活血;首乌藤、鸡血藤养血通络,取“四藤”方义,以调和阴阳;白蒺藜、防风疏风;补骨脂、黑豆皮补肾乌须;陈皮理气和中;以上药物共奏养血益气疏风,中和气血之功。白驳丸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的经验方,运用调和阴阳、补益气血扶正法,疗效显著。现已制成成药水丸,沿用至今。外用方面,独创百部酊加补骨脂、红花局部涂擦治疗,其中补骨脂有增强光感,使皮肤色素新生作用,红花能活血祛斑。在参考古籍的基础上,精准辨证,遣药切中,用药精当,疗效显著,为当时医学界一筹莫展的白癜风治疗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经典范例,并为今后白癜风的中医药治疗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
白癜风是由于皮肤内黑色素缺乏而出现白斑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得了白癜风,望着身上一块一块的白斑,心情别提多糟了。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肺经上有一个穴位治疗此病效果很好,是哪个穴位呢?
侠白
(一)基础知识
【穴名释义】侠,夹之意;白,肺之色。此穴位于上臂,夹肺两旁。
【定位】在上臂前区,腋前纹头下4寸,股二头肌桡侧缘处。

侠白穴
来源:《最新国家标准针灸穴位使用详解》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②肩痛。
【操作】向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可灸。
(二)验案举隅
贺普仁医案一
李某,女,18岁。下颌生白斑1年。
1年前,下颌处有一白色小斑,有1cm×1cm大小,不痛不痒,自涂白癜净,二三次后起大水疱,疱起之处皮肤日后即成白色。后来又涂白灵丁,效果差,皮肤深层起水疱。现皮肤2cm×4cm大小的白色斑块,不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
辨证:气血不调,经络不通。
治法: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取穴:围刺,灸侠白。
刺法:隔日1次,每次10分钟。
经3个月治疗后,症状缓解,皮肤如常。
贺普仁医案二
刘某,女,18岁。
左腿出现白色斑块7年。
7年前左腿发现白色斑块,有1cm×1cm大小,未见增大。去年双手腕、右下腹部、右肋、右脚腕等处均新增白斑,逐渐发展,最大5cm×7cm。性情急躁,睡眠尚可,饮食一般,二便可。舌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滑。
辨证:肝郁脾虚,气血不调。
治法:健脾疏肝,活血通络。
取穴:局部灸侠白以及背部痣点放血拔罐。
刺法:背部痣点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罐放血。隔日治疗1次。
治疗10次后,白斑明显缩小,其中左手腕部的白斑已基本消失。
皮肤色素脱失,呈现白色斑或乳白色斑,是白癜风的临床表现。该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色素性皮肤病,中医文献中又有“白癜”“白驳”“白驳风”“斑白”“斑驳”等名称。中医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肌肤失养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病机为气机失和,气血凝滞。
《寿世保元》中提到侠白穴主治“赤白汗斑”。侠白穴属于肺经,此穴可以调理肺气,行气活血,荣养肌肤。临床常常用之治疗白癜风。具体方法:侠白穴用艾卷温和灸,每次半小时;配合阿是穴火针点刺;背部放血拔罐;局部围刺。
白癜风易诊难治,迄今为止仍没有特效的疗法。祖国传统医学有较好疗效。中医古代文献对此记载较早,《诸病源候论》曰“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圣济总录》曰:“白癜风如雪色、毛发亦变”。《验方新编》指出“白癜风又名白驳风,多生头面,白如云片是也”。这些症状均与西医学的白癜风有相似之处。对此病的病因病机古代医家认为这类疾病一是风邪为患,具有发无定处、无明显痛苦、病程较长等性质。《诸病源候论》认为“白癜”,“此亦是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如《证治准绳》指出“白驳”是“肺风流注皮肤之间,久而不去所致”。《普济方》认为“白癜风”是“肺脏壅热,风邪乘之,风热相并,传流营卫,壅滞肌肉,久不消散,故成此也”。《医学入门》认为“赤白癜乃肝风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本草经疏》认为“白癜风”是肝脏血虚生风所致,“盖肝为风木之位,藏血之脏,血虚则发热,热甚则生风”。二是认为与气血有关。《外科正宗》认为白斑可因气滞血瘀而产生,“紫白癜风乃是一体而分二种也。紫因血滞、白因气滞,总因热体风湿所受,凝滞毛孔,气血不行所致”。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则明确提出“白癜风,血瘀於皮里”。并创制的“通窍活血汤”,主张用活血祛瘀治疗本病,为后世研究本病开拓了新途径,从以上可看出,古代医家认为本病涉及到肺、肝、心三脏,与外风,内热、外湿、气、血有关,病机是气血不和或气血瘀滞,病位在皮肤和肌肉。
本病病机有三:其一,如《医宗金鉴·白驳风》云:“由风邪搏于皮肤,致令气血失和。”风湿之邪搏于肌肤,气血失畅,血不荣肤所致,常用白蒺藜、白芷、蝉蜕、浮萍、苍术等。其二,对于因情志损伤、情志抑郁、肝失调畅,气血失和,肌肤失养,常用鸡血藤、丹参、红花、赤芍、川芎。其三,由于本病持续时间长,久病伤损之肝肾亏虚,常用女贞子、旱莲草、首乌、补骨脂、蒺藜等。治病之宗在于平调阴阳,因此在上述病机的认识上选用黑白配对的方药进行治疗,其用药有:菟丝子、白蒺藜、旱莲草、白芍、玄参、浮萍、乌豆衣、白芷、生牡蛎、女贞子、补骨脂、丹皮、白术。以黑白配对,达到阴阳平衡、祛风疏风除湿、理血和血、调补肝肾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补骨脂、刺蒺藜、白芷等有上调酪氨酸酶活性,加速黑色素生成作用。补骨脂中古补骨脂素和异构补骨脂素等呋喃香豆素类物质,能提高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抑制表皮中巯基,增加酪氨酸酶活性刺激黑色素细胞恢复功能而再生色素。女贞子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白鲜皮可使皮肤的黑色素和酪氨酸活性增加。结合文献报导,活血祛风及滋补肝肾中药有激活酪氨酸酶活性作用。
治疗方法上应内治和外治相结合,标本同治,如在药物治疗同时配合适当日晒或光照疗法,以及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光感性强的药物如补骨脂、白蒺藜、白芷等,往往可以提高疗效。一些活血化瘀药如自然铜、川芎、红花、当归尾的应用,亦有一定作用。
【病案举例】
案1,韦某,9岁,女性。初诊时间:2008-11-01。
因右足内侧白斑2周来诊。发现右足内侧白斑,无痒痛,当地医院诊断“白癜风”,外用药物后效果不佳,症见:右足内侧见一铜币大小白斑,无痒痛等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细弱。
【中医诊断】白驳风(风邪伏阻,气血失和,肝肾不足)。
【西医诊断】白癜风。
【治则治以】祛风通络,调和气血,滋补肝肾。
【中药处方】方拟白癜风汤加减:菟丝子15 g,白蒺藜15 g,玄参15 g,白芍15 g,丹皮15 g,牡蛎(先煎)30 g,乌梅15 g,白癣皮15 g,乌豆衣20 g,白术15 g,甘草10 g,白芷10 g,丝瓜络15 g,旱莲草20 g,水煎服,日一剂。嘱多食坚果(白果、核桃、花生、葵花子、栗子、莲子、南瓜子、松子、西瓜子、杏仁)、豆类和豆制品、黑芝麻、动物肝脏等,禁食鱼虾海味、禁饮酒。不吃或少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橘子等,不可过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二诊】2008-12-03。皮损处散见几个绿豆大小色素岛,白斑面积无扩大。皮损见色素岛为风邪渐去,气血渐和,肌肤得养的表现,加补骨脂以固肾、调和气血,增加黑色素合成。
【三诊】2008-12-31。症同前,补骨脂不可久用,改为浮萍祛风邪,促进黑色素合成。
【四诊】2009-01-27。色素岛明显增多,考虑风邪渐去,患儿舌质淡,上方加当归养血和血。
【五诊】2009-02-24。皮损基本痊愈,无色素脱失,上方当归减量至5 g续服1月以巩固疗效。
【评析】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的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临床上诊断容易但治疗困难,影响美容,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诸病源候论》曰“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此亦是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证治准绳》指出“白驳”是“肺风流注皮肤之间,久而不去所致”。《普济方》认为“白癜风”是“肺脏壅热,风邪乘之,风热相并,流营卫,壅滞肌肉,久不消散,故成此也”。《医学入门》认为“赤白癜乃肝风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白癜风病机有三:一如《医宗金鉴·白驳风》所云:“由风邪搏于皮肤,致令气血失和”,风湿之邪搏于肌肤,气血失畅,血不荣肤所致,治疗上常用白蒺藜、白芷、蝉蜕、浮萍、苍术等祛内外之风。二是对于因情志损伤或因白癜风致情志抑郁,肝失条畅,气血失和,肌肤失养,常用鸡血藤、丹参、红花、赤芍、川芎等以养血活血祛风。三是本病久病伤损,肝肾亏虚,肤色的晦明存亡,既依赖于肝肾精血的濡养,又需要肾气的温煦和肝气的条达,故常用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补骨脂之品以补益肝肾,白蒺藜、白芍以柔肝疏肝。
平调阴阳,治病之宗。治疗白癜风在于“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选药以黑白配对,达到阴阳平衡。以白癜风方基本组成为菟丝子、白蒺藜、白芍、白鲜皮、白术、甘草、丝瓜络、旱莲草、补骨脂,其中菟丝子以补肾固精养肝,加养阴益肾的旱莲草、女贞子和补肾助阳的补骨脂以达肾阴阳平衡,再加平肝疏肝的白蒺藜、白芍,共起调补肝肾之功。白鲜皮祛风燥湿,白术健脾渗湿,共奏祛风除湿之功。丹皮活血凉血,丝瓜络通经络。诸药合用,达到祛风除湿、理血活血、调补肝肾之功。现代药理表明,补骨脂、白蒺藜、白芷、白鲜皮、浮萍有上调酪氨酸酶活性,加速黑色素生成的作用,女贞子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更为白癜风方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案2,蒋某,14岁,男性。初诊时间:2009-06-06
2年前发现眶周、颈部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白斑,无伴瘙痒脱屑等不适,1年前曾治疗,未予巩固,近复发。症见:眶周、颈部多处大小不等白斑,边界清楚,部分见皮岛,无瘙痒,口干,纳可,眠一般,二便调,舌红苔少脉弦细。
【中医诊断】白驳风(肝肾不足,气血不和)。
【西医诊断】白癜风。
【治则治法】滋补肝肾,调和气血。
【中药处方】方拟白癜风方加减:菟丝子15 g,白蒺藜15 g,旱莲草20 g,白芍15 g,乌梅15 g,白芷10 g,玄参15 g,牡蛎 30 g,浮萍15 g,乌豆衣15 g,白藓皮15 g,丹皮15 g,甘草10 g,羌活10 g,水煎服,日一剂。嘱患儿调摄精神,稳定情绪,调整饮食,绝对禁食鱼虾海味、禁饮酒,不吃或少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橘子等,不可过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皮肤外伤。
【二诊】2009-06-19。症前,无口干,上方加补骨脂以补益肝肾。
【三诊】2009-07-11。白斑可见少许皮岛,易补骨脂为浮萍,加女贞子、旱莲草合为二至丸以补益肝肾之阴。
【四诊】2009-08-28。皮岛增多,继续上方巩固疗效。以上方加减治疗共5月后白斑基本痊愈。
【评析】白癜风病因不明,西医认为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使黑色素小体合成障碍有关,目前仍无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古今医书认为本病与风邪入侵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为外受风邪,跌扑损伤,内由情志内伤,亡血伤精等导致风血相搏,气血失和,瘀血阻络,血不养肤而发病,而素体表虚、肝肾不足是风邪易入的根本原因。本病患儿发病日久,有家族史,症见皮损乳白色,局限于面部,病情发展缓慢,皮肤干燥,舌质红,苔少脉弦细为肝肾不足之象,证属肝肾不足,气血不和,治宜补益肝肾,辅以活血、潜镇息风。方拟白癜风方加减,方以女贞子、旱莲草补肝肾之虚;白蒺藜、羌活祛风,以药对白芍—乌梅、白芷—玄参、白鲜皮—乌豆衣以养血祛风、黑白配对,有平衡阴阳之妙,药证相合,故能取得较好效果。
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的、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色素脱失症。中医称之为“白癜”、“白驳”、“白驳风”等。本病常见,病程慢性,原因不明,易诊而难治。现将8则中医论治白癜风的经验综述如下。
1、以补血养血通络为主,祛风为辅论治。白癜风是风邪相搏于肌肤,气血失和所致,但该病的病机关键不在于风,而在于局部的气血瘀阻,经络不通。治疗上以补血、养血、通络为主,祛风为辅,认为气血得调补,经络得通畅,风邪必能除。自拟玄机汤治疗,药物组成:紫草25g,草河车50g,丹参50g,川芎15g,浮萍50g,刘寄奴25g,琥珀10g,地龙10g,牡丹皮25g,土鳖虫10g,威灵仙25g。方中以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丹参、川芎、牡丹皮、土鳖虫等活血化瘀;以刘寄奴、琥珀、地龙、威灵仙通经活络;草河车清热解毒;浮萍祛风散热、宣肺达皮。全方突出了理血活血、通经活络的治疗思想。
2、重视辨证论治、内外兼治,提出治疗白癜风六法。①祛风为先,辛散入肺达皮毛;②养血活血,善治风者先治血;③疏肝理气,开达毛窍解郁闭。④益气固表,辨病寓于辨证中;⑤补肾益肺,金水同源治病根;⑥浸渍外治法,直达病所取捷径。重视辨证论治,内外兼治,常针对白癜风的发生、发展与脏腑气血病理变化的辨证关系进行治疗。重视古方的应用若见营血不足,血虚生风者,当治以补益心脾,常用归脾汤、四物汤加减;若证为肝郁气滞,气血失和,治当疏肝理气,开达郁闭,取小柴胡汤合逍遥散加减;若辨证为气虚,卫阳不固者,治当用益气固表合祛风之品,取玉屏风散加味。特色用药:①如在治疗风湿搏于肌肤,气血失和之证时,凡由外风而发者,常取苍耳子、浮萍为君;在祛风药中常配伍白蒺藜透表。若病程较长,风邪入络,又常辅以乌梢蛇、广地龙搜剔深入经络之风。②在治疗血虚生风证时,喜用桂枝,藉桂枝疏通经脉,助养血活血之功,并能调和营卫。③对于表虚患有白癜风者,重用黄芪补气固表,又伍同防风、白术以祛风健脾。④白癜风的发生,无论是由外风而发,还是因内风而得,都与禀体肾气虚损、肺气不足密切相关,故除用补益肺气之品外,更注重色黑入肾的药物,如熟地黄、黑芝麻、黑玄参、墨旱莲、制首乌等。⑤常嘱白癜风患者宜将含自然铜的药渣外洗,并建议其在生活用水及煮药时加入铜块共煮。
3、立足整体,内外兼调。白癜风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所致。病因病机应责之于“三点一要”,即肝肾阴虚为本;风湿侵袭为标;日久气滞血瘀为主;脾胃虚弱为要。治疗以“三点一要”为主线,采取滋补肝肾,祛风除湿,行气活血通络以及健脾益气等治法进行治疗。据此自拟消斑汤,药物组成:熟地黄20g,何首乌16g,当归1l0g,女贞子15g,菟丝子15g,黄芪15g,补骨脂10g,丹参15g,白术10g,柴胡10g,郁金10g,防风15g,白芷10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6g,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另外,治疗时常合并外治,给予白驳酊(复方补骨脂酊)外用以增加疗效。临证谨守病机,用药灵活:①根据本病病因及兼证不同,将本病分为四型,用药以消斑方为基础,又各有侧重:阴虚内热者改熟地黄为生地、加北沙参、牡丹皮、地骨皮等;肝气郁结型将熟地黄改为生地,加郁金、香附、白芍等;气滞血瘀型加桃仁、红花、鸡血藤等活血化瘀之品,另酌桂枝、僵蚕以祛风通络行气;脾气虚弱则重用黄芪,酌加党参、苍术、厚朴等以补生化之源,去柴胡以防伤气。②根据白癜风发病季节不同酌情选用不同药物:若夏季发病或加重者加紫草、茜草等凉血活血药;冬季发病或加重者加桂枝、细辛等温经通络药;春季发病或病情加重者加浮萍、沙苑子等。
4、主张理气解郁、化痰通络、疏风祛邪为治。根据《诸病源候论》关于白癜风的论述,认为肝主藏血,性喜调达而主疏泄,如情志不舒,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复感风邪,搏于肌肤,致局部皮肤气血失和,则易发生白癜风。在治疗上抓住“气滞”和“风邪”这两个主症,在用药上首先选柴胡、枳壳、白芍等疏肝柔肝,理气解郁之品;其次用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再加白附子、防风以共同扶正祛邪。此外,根据中医理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气更滞,故行气通络的同时还需活血散瘀,应加用当归、丹参、香附、郁金、红花、益母草等品。这样三组药物共达理气解郁、化痰通络、疏风祛邪之目的。在临床上常将白癜风分为肝肾阴虚、心脾两虚、肝郁气滞等3个证型。
5、在内服法基础上,善用外治、围刺法。白癜风是由肾气不足,肾精亏乏,气血生化无源,风邪客于肌表,气血失和,气滞血瘀而发病。因而根据临床经验提出以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相结合治疗本病。故内服经验方中常选用熟地黄、何首乌、黑芝麻、桑椹子、菟丝子滋补肝肾;茜草、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尾活血化瘀。外治上,常采用高粱膏(即高粱醋,经煎制、浓缩配成醋膏)以调和气血,滋肤散瘀。本药单独用于治疗少年白癜风效果佳,若配合内治药则效果更著。对于局限型的白癜风患者,常用围刺法治疗。即取1.5cm长毫针,刺白斑边缘,向心性皮下斜刺,留针30min,每隔5min捻转1次,以促进局部皮肤充血而消除白斑。
6、长于黑白配对,平调阴阳。其病机有三:其一,风湿之邪搏于肌肤,气血失畅,血不荣肤所致,常用白蒺藜、白芷、蝉蜕、浮萍、苍术等。其二,对于因情志损伤或因白癜风致情志抑郁,肝失调畅,气血失和,肌肤失养,常用鸡血藤、丹参、红花、赤芍、川芎等。其三,由于本病持续时间长,久病伤损,致肝肾亏虚,故常用女贞子、旱莲草、首乌、补骨脂补肾壮阳、蒺藜平肝潜阳、疏肝解郁等。同时治疗疾病之宗在于阴阳平衡,因此在上述病机认识基础上选用黑白配对的方药进行治疗,黑色药物多为滋补肝肾、调和气血之品,而白色药物重于祛风、除湿、疏肝。其常用药对有:菟丝子、白蒺藜;旱莲草、生牡蛎;玄参、白芷;乌豆衣、白芍;牡丹皮、白鲜皮;补骨脂、白术等,以达到祛风疏风除湿、理血和血、调补肝肾之功效。我们可以看出其治疗方法与以黑制白的治法迥异,但临床上同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7、分期论治,擅长清热凉血法。白癜风之病因,初起由风邪袭表,蕴而化热,搏于肌肤,致气血失和、气滞血瘀而成。及至病久,耗伤肝血肾精,气血虚弱,不能滋养皮肤所致。根据以上病因,本病有急性期与稳定期的不同,中医治疗应采用不同疗法。①血虚风热证,相当于急性期。属风热袭表,气滞血瘀。治宜凉血活血,清热消风,方用凉血地黄汤加减。常用药物为生地、当归、赤芍、丹参、川芎、桃仁、黄芩、地榆炭、荆芥、防风、豨莶草、乌梢蛇等。②肝肾不足证,相当于稳定期。属肝肾不足,血不养肤。治宜补益肝肾,养血活血祛风,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为仙茅、仙灵脾、熟地黄、生地、当归、赤白芍、山萸肉、枸杞子、川芎、桂枝、白蒺藜、白鲜皮、地龙、防风、甘草等。
8、以调和气血、补益肝肾、以色治色为主。在白癜风的治疗上,以取类比象,以色治色法临床应用最广。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为“气血失和,久病成瘀”,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以药物的外观颜色反其皮损之色即“以色治色法”来指导临床用药。具体治疗为在调和气血、滋益肝肾的大法下选用带紫色或紫红、紫黑色的药物,如紫草、紫苏、紫河车、紫背浮萍、自然铜等,一则取其“赤入血”,另则意欲以药之“黑”反其皮损之“白”。在此基础上,参照古方白驳丸及浮萍丸制成了紫铜消白方(主要由紫铜、紫背浮萍、紫河车、紫丹参、紫草等药物组成),该方治疗白癜风与8-甲氧基补骨脂素(MOP)的常规治疗相比,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