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中医开方要有主见

因证选方就是依据患者所患疾病的具体证型而选择合适的方。《论衡》云:“医之治病也,方施而药行。”医生治病首先识方,先选方而后用药。中医开的方剂是有规矩的。方剂学不可小视,中医治病,理法方药要俱全。学中医的基本功就是熟诵方剂。我们学方剂,第一要背方剂,第二要掌握,第三要运用。现在有些医生不能背方剂,自然开不出汤方;背会了方剂,但是没掌握也是不行的。每个方剂均由不同的药物配伍组成,均有不同的功用,每个方剂的主治都有针对性的病机和主症,把病机、主症和主方搞错了,就叫方证不符。

我举个例子,讲一讲用方剂的奥妙,是关于吴鞠通的大定风珠。吴鞠通《温病条辨》曰:“热邪久羁,吸烁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瘛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其实,这个条文中还应有一个症状,就是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为什么有这个症状?因为大定风珠是三甲复脉汤加五味子、鸡子黄而成,而三甲复脉汤主治中有这个症状。根据吴鞠通的描述,热邪太久,劫夺真阴,肾阴耗竭,水不涵木,导致虚风内动。一方面是真阴欲竭,另一方面是虚风内动,于是出现瘛疭动风,这种风为虚风,治法滋水涵木息风,方用大定风珠。针对这样一个主证和病机来使用大定风珠。

我曾治疗过一名乙脑患儿,当时小孩轻度抽搐,低烧,体温38℃,家人说小孩发病已有3个月,在西医院诊断为“乙脑”,现在属于乙脑后遗症,医院已经不接收。当时孩子只有四五岁,舌黑而焦起芒刺,鼻孔都是黑的,即叶天士所讲“黑如烟煤”,声音嘶哑,奄奄一息,手足不停地抽动。治疗用大定风珠,原方不动,半个月即不再抽风,3个月后痊愈。

我还治疗过一位30多岁的女性病人,四肢颤抖,双手为甚,不能拿碗筷,在医院多次诊断均为帕金森病。就诊发现患者手足心热,脉细数,舌红无苔,抓住上述诸症,辨证为阴虚证,方用大定风珠。服药一个月后震颤就减轻了很多。有次我在香港浸会大学讲课,学生们问帕金森病怎么治疗,我在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提到几个方。帕金森病有气血不足、肝风内动、水不涵木3种主要病因,气血不足者用定震丹,肝风内动者用镇肝熄风汤,水不涵木者用大定风珠。《温病条辨》吴鞠通并未用大定风珠来治疗震颤证,但我为什么用此方来治疗呢?因为吴鞠通讲了阴虚动风,真阴欲竭,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正好符合这个病机,所以我用了。这其实就是把古人的方子在临床上拓展使用。

事实告诉我们古人的方剂不可小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以及一些内科大家的方剂,我们都要重视。如果一个医生不懂方剂,怎么能治好病?现在中医分科分得很细,有妇科、儿科、外科、眼科等等,同样都要背方剂。学妇科的要熟悉《傅青主女科》《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学儿科的要熟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学外科的要熟悉《医宗金鉴》的外科方,学眼科的要熟悉《审视瑶函》。年轻的中医,自己要有主见,开处方一定要养成规矩,要学会选用汤方,原则就是方证相符。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