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脑卒中须​平阴阳、刚柔、缓急

在脑卒中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常常面临瘫痪和痉挛的双重困扰。这种状态下,偏瘫肢体的阴阳、刚柔、缓急之间的平衡变得尤为重要。治疗硬瘫,就需要精确地把握这些要素的协调。

阴阳平衡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同样适用于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阳主刚、阴主柔,偏瘫患者的肢体在阴阳失衡的情况下,往往会表现出过度的僵硬或松弛。因此,治疗师需要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使偏瘫肢体逐渐恢复正常的刚柔相济状态。

刚柔并济,是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原则。治疗师需要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通过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使偏瘫肢体在刚柔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缓急有序,是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治疗师需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适时调整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频率,使患者的肢体在逐渐适应的过程中,实现由急到缓、由缓到急的有序转变。这种有序的变化,不仅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更有助于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综上所述,治疗硬瘫的关键在于协调偏瘫肢体的阴阳、刚柔、缓急。这需要治疗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坚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偏瘫患者在康复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平衡阴阳

平衡阴阳,这一古老的东方智慧,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强调的是阴阳经筋之间的经气平衡,以达到身体的和谐与健康。筋,作为肌肉的力量之源,是产生动作和力量的关键。经筋,作为肌肉力量的体现,其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身体的运动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上肢的屈肌属于阴,而伸肌则属于阳;下肢则正好相反,屈肌为阳,伸肌为阴。这种阴阳的分布,体现了天地之间的对立统一。当阴阳经筋的缓急出现失衡时,就会出现“大筋软短,小筋弛长”的现象,表现为肌肉的拘挛和痿软。

由于阴阳经气的恢复速度不同,阴经经气往往恢复得较慢,而阳经经气则相对较快。因此,在被动运动肌的恢复过程中,阴经经筋的恢复常常较为困难。这也决定了在治疗时,应遵循先阴后阳、补(经)气强筋或阴阳俱补的原则。即先通过增加阴经经筋的力量,再从阴引阳,增加阳经经筋的力量,同时补益阴、阳经筋的经气。

在中医的经络疗法中,常用补肾的穴位有太溪、复溜、肾俞等。这些穴位分别对应着肾气、肾阴、肾阳的不同层面,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有效地调节阴阳经筋的经气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一疗法不仅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思维,也展现了中医对于人体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平抑缓急,乃中医术语,用以描述屈肌与伸肌张力之升降变化。“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这是古人对肌张力失调的生动描绘。当下肢肌张力升高时,治疗当以跷脉为主,根据阴阳之变化,或泻或补。若见阴急阳缓之症,治宜扶阳抑阴,取陷谷透涌泉之法,重泻大钟,泻照海、血海,以调和阴阳之平衡。若见阴缓阳急之症,则治以补阴跷之照海,泻阳跷之申脉,使阴阳恢复和谐。

对于上肢,则采用反治法,即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取阴经穴时,宜先补后泻,如大钟穴在急性期、恢复前期宜用补法,随着肌张力的逐步升高,恢复中后期、后遗症期则用泻法。而在取穴数量上,宜先多后少,如早期极泉、少海、尺泽可同用,至后期则只需选取其一即可。对于阳经穴,则持续用补法,取穴数量先少后多,同时注意远端穴如外关、合谷,它们具有屈、伸、外展的不同得气标准,应根据病情灵活应用。

总之,平抑缓急之法,需根据阴阳跷脉之变化,灵活运用补泻之法,使阴阳平衡,肌张力得以调和。医者需细心观察,精准施治,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矫正纠偏之道,实乃同中求异之智慧。在中医的博大精深中,肾经治风三穴——太溪、复溜、照海,犹如明灯照亮迷津,为强筋健骨、滋阴息风、矫正纠偏提供了宝贵的指引。

肾经照海穴,犹如通往阴跷的门户,主宰着身体的平衡。凡行走不稳,足下垂、内翻等阴急阳缓之症,皆因肌力、肌张力之不平衡所致。此时,照海穴便成为调节的关键,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调和阴阳,恢复身体之平衡。

太溪穴,作为肾经的原穴,更是重中之重。肾主骨,骨为人体之支撑,犹如大厦之基石。而肾又为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这意味着,太溪穴不仅关乎骨骼的强健,更与肢体的灵活、协调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肢体酸软、肌力低下、精细动作协调差等症状,太溪穴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复溜穴,虽未在上述症状中直接提及,但其作用亦不可小觑。它与其他两穴相互协作,共同维护着身体的平衡与健康。在矫正纠偏的过程中,复溜穴的存在如同一位得力助手,为太溪、照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肾经治风三穴太溪、复溜、照海,在强筋健骨、滋阴息风、矫正纠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的应用,不仅体现了中医同中求异的智慧,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复溜为肾经经穴,属金,本经母穴,滋水柔筋,疏通经络,疏而不躁,主伸性抽动,用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下肢肌力未恢复而阴液不足、经脉拘挛之肌张力持续增高状态。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