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临床医生的职业要求
医德、医态、医术这三者是互相关联的,这不仅是个疗效的问题,而且是关乎人的生命的大问题。
所以欲达到诊断的正确、遣方用药的准确、疗效的满意,医生首先要有良好的医德、诚恳的医态、精湛的医术,就是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里讲的“态度要极端热忱,技术要精益求精”。
下面从五个方面讲一讲,总称为“医家五要”(是每届学生毕业前或临床实习前我要讲的题目)。
一、要严肃而热情
在临床诊病中,对待每一位患者不推延、不急躁、不固执、不轻佻,态度要诚恳,处理(四诊)要严谨。同情重患者,体贴轻病人,不怕脏,不怕累,把病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使患者尚未吃药病先轻松。
二、要大胆而细心
在遇到疑难病症时不畏首、不畏尾、不怕难,一切为患者着想,少考虑自己的得失,多操心患者安危。
既反对知难而退、明哲保身的个人主义思想,也反对粗枝大叶、不懂装懂的盲目主义作风。
既要有对事业的高度热情,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也就是勇敢和慎重、大胆和细心相结合的医疗作风,做到战略上藐视疾病、战术上重视疾病,要谨记古人所言“胆愈大而心愈细,智愈圆而行愈方”,有胆有识地圆满完成医疗任务。
三、要专心而认真
我们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不马虎,不草率,不敷衍,不塞责;在操作时,不思想杂事,不分散精力,严格要求自己精心诊治。
做到思想上舍己为人,技术上精益求精,方法上细致认真,防止粗枝大叶,避免医疗事故。
四、要保密而慎重
主要是在对待患者的病情方面,重病不大惊,奇病不小怪,不得任意宣扬病情。
即使是真正的不治之症(包括癌症),患者已失去治疗信心,我们也要多做思想上的开导工作,使之不灰心、不丧气。
如遇青年男性女性之隐私疾患不能宣扬、取笑,要由远及近地慢慢询问,防止影响病人的自尊心,避免患者精神负担而影响疗效,必要时可告知陪诊的亲属。
五、要谦虚而好问
作为医生不要骄傲自满,不会就学,不懂就问。
我常说,学校的学习、书本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但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学习,特别是在诊病中在患者身上的学习。
患者是最可靠的老师,我们既是患者的先生,又是患者的学生。没有患者,我是认识不到张仲景的。所以我常说:“我的老师,一是书本,一是患者。”所以我们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懂就是懂,假象的谦虚就成了虚伪。
要不断进取,不吃老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苦练基本功,掌握过硬本领。
尤其对一些医疗的原则问题,绝不能不懂装懂,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这个成语出自东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每遇学习时,总是“是是是,对对对,明白了明白了”,实际上他什么也没真明白,这就是不求甚解。这个五柳先生的屋前有五棵柳树,故而得名。
我们做医生的决不能在不求甚解、似是而非的情况下开方下药。似是而非,看似正确实而错误,犯了虚虚实实的错误,损失难以弥补。
我们要懂得学习的敌人是自已的满足,有些事情看似知道,从未深入细致地去研究它,实际上你是不知道的,也不是真正知道的。
我们应牢记古人所讲:“医而无术则不足以活(生)人”。
比方说,凡是丰满成熟的谷穗,都是谦恭地低垂着头,但却能给予人们饱满的粮食;凡是秕瘪未熟之谷穗,往往直挺挺地高昂着头,谷穗朝天,却不受人们欢迎,因为它只能给予人们失望。我们年轻学生们应做前者。
综上所述,前四个问题是讲医生应该怎样对待患者,后一个问题是谈医生如何要求自己的。
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中,我们只要谦虚好学,同样可以有一些体会和经验。哪怕是点滴的经验也要交流与同道,传授给下一代,使我们的经验能够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