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就是最好的良药!
你知道吗?情绪掌握着你的健康大权!中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情,更能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当心情愉悦时,身体就像是充满了正气,能够抵御外界病邪的入侵;而当情绪过于激动或长期压抑时,则会导致内脏功能紊乱,诱发各种疾病。为了深入了解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就让我们一起探索中医的智慧,认识情绪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吧!
了解病因觅健康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错综复杂的,它是机体在各种内、外在条件的影响下,矛盾转化的结果。因此,患者在临床上表现的证候就是体内邪正斗争全部过程的反映。具体说,就是内外在致病因素作为条件,和机体机能反应形成一对矛盾,疾病是否发生就是“正邪交争”的结果。正气虚的内在因素是形成疾病的根源,外来邪气是致病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这个道理。
人体感受毒邪之后,因机体内正气的强弱不同、病邪的性质不同、病邪所在部位深浅不同,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即有的很快痊愈,有的继续发展下去,从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病证。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精神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医学历来是重视精神因素的,将其称为“七情内伤”。“七情内伤”不但可以直接致病,也可以作为复感外邪而发病的条件。临床上通过分析病因,不仅可以认识疾病发生的原因,还可以辨别各种致病因素的致病性和对身体抗病力的损害程度,使我们对疾病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提供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因此,掌握病因对临床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病因就是疾病发生的原因。中医学中关于疾病发生的各种原因的认识,简要来说可分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内因包括机体的正气不足和七情内伤(精神因素);外因有六淫之邪、外伤及饮食所伤等。外因是疾病变化的条件,内因是疾病变化的根源,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七情内伤大揭秘
内因是机体致病的内在因素。中医学把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内伤作为致病的内因,并认为其在疾病发生中有重要作用。西医学同样认为精神因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研究认识疾病原因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治疾病。
疾病的发生是事物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它的根本原因也是机体内部的矛盾,情志活动是这种矛盾的体现和反映。我们知道,七情活动在通常的情况下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对机体并没有害处。只有当情志活动一时过于激烈或持续过久的时候,才会影响整个机体的正常活动,进而引起正气变化失常,久之则发生各种内伤病。例如:
情志太过伤心神,心病则心悸、失眠,甚则哭笑不休。
伤脾,则食少、腹胀、消瘦、乏力。
伤肝,则胸胁胀满而痛、头痛目眩或多怒。
伤肾,则腰痛,男子阳痿,女子崩漏、闭经等。
正气充足胜疾病
临床这些病例是很常见的。又如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患者突然有激烈的情志波动,往往可使病情改变,甚至病情急剧恶化;反之,病情虽然严重,若患者心情舒畅、气血和调,亦可战胜疾病,恢复健康。以青年女工王世芬大面积严重烧伤后的治愈过程为例,就说明了情志活动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同时也说明了内因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决定因素。中医学认为,异常的七情活动会伤及脏腑,影响气血而致病,叫作七情内伤(内因)。
七情活动又是受外界条件影响的,但外界条件是否会引起异常的情志变化,又要看机体气血是否充盛、脏腑功能是否协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同样适用于七情致病,七情活动与精神因素有直接关系,都是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的。因此,在防治疾病中也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使其情志活动正常,从而促进气血旺盛、脏腑功能平衡协调,以抵御外界不利条件的影响和侵袭,同时还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战胜疾病。
通过对精神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的探讨,本书提醒人们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时,要重视精神健康的维护,保持情志的平衡,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同时,对于医生而言,理解病因对于诊断和治疗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