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如何治疗癫狂
癫狂,这一病症主要以精神错乱、言行失常为主要症状。在患者群体中,青壮年较多见。癫证与狂证在症状上有所区别,癫证多表现为呆静,属于阴证;而狂证则多躁动,属于阳证。尽管两者在病理上存在一定的联系,症状有时难以截然分开,病情亦可能相互转化,因此,我们统称其为癫狂。实际上,这一病症与现代医学中的精神分裂症、狂躁性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等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可以从癫狂的角度进行论治。
在病因病机上,癫证的发病较为缓慢。这多是由于患者长期思虑过度,所求之事难以实现,导致肝气郁结,脾气不运,进而使得津液凝滞成痰。痰浊蒙蔽心窍,使得神明失常,从而发为癫证。
而狂证的发病则较为急剧。这通常是由于患者体内痰火素盛,再加上暴怒急躁等情绪的触动,使得肝阳挟痰火上扰神明,导致神志逆乱,从而形成狂证。
在癫狂的演变过程中,癫证主要表现为痰气郁结,而狂证则主要表现为痰火亢盛。然而,癫证痰气郁久可以化火,从而转化为狂证;狂证郁火得泄后,痰气留滞,亦可能演变为癫证。若癫狂日久,迁延失治,往往演变为虚实夹杂的顽固性疾病。
对于癫狂的治疗,中医强调要因病施治,既要调理气血,又要化痰开窍,以期恢复患者的神明清明。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情绪调节,避免过度刺激,以助于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辨证论治〕
体针
(一)针灸治疗癫证,其症状表现为患者沉默痴呆,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有时喃喃自语,语无伦次,时而悲伤时而喜悦,哭笑无常,多疑善惊,失眠多梦,不思饮食。观察其舌苔,可见薄腻,而脉象则呈现弦细或弦滑。
针对此症状,针灸治疗的原则在于调气化痰,清心安神。选择手少阴心经、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太阴脾经以及任脉的经穴进行治疗。具体的处方包括神门、大陵、印堂、膻中、丰隆和三阴交。
神门作为心经的原穴,对于心性痴呆有独特疗效;大陵作为心包经的原穴,更是治疗癫狂的“十三鬼穴”之一。印堂和膻中两穴,能够调气醒脑,对于患者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丰隆和三阴交则能和胃化痰,对于患者的饮食问题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若患者出现妄见的症状,可加睛明穴以明目;若有妄闻的情况,可加听宫穴以益聪开窍。在治疗过程中,针灸并用,补泻兼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留针时间一般在15~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治疗7次为一疗程。通过针灸的精准治疗,患者的症状将逐渐得到缓解,重拾健康的生活。
(二)针灸治疗狂证,针对症状如狂躁不安、两目怒视、叫骂不休等,需要深入理解和精准操作。狂证患者往往不识亲疏,打人毁物,气力逾常,这些表现都是火邪内扰、痰浊蒙蔽心窍的明显症状。头痛、面目红赤、舌质红赤、苔黄腻、脉弦滑,更是热象显露无疑。久病则神疲倦怠,不思饮食,形体消瘦,颧赤,口干唇裂,舌红少苔,脉细,这是热邪耗伤阴液的表现。
在治疗上,我们遵循泻火豁痰、清心醒脑的原则。选取督脉穴为主,辅以足阳明及手厥阴经穴,以达到调理全身气机,平衡阴阳的目的。处方中的大椎、风府、水沟、内关、丰隆等穴位,各有其独特的方义。大椎、水沟二穴并用,能够清泄阳邪,醒脑开窍,使热邪有出路。风府作为髓海之下俞,取之可醒脑开窍,清神定志。内关配丰隆,则能理脾和胃,清心豁痰,使心神得宁而狂躁自止。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采用毫针刺用泻法,以迅速减轻患者的症状。大椎、风府等穴位宜深刺,但操作较难,需要医生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以免误刺出意外。一般不留针,每日针刺1~2次,10次为一疗程。通过这样精准而细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通常会得到明显的改善,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耳针治疗癫狂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在选取穴位时,我们主要关注心、脑、肾、枕、额、神门等关键部位。这些穴位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与癫狂症状紧密相关的关键节点。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我们能够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进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在刺法上,我们每次选择3~4个穴位进行刺激,留针时间约为30分钟。对于癫证患者,我们采用轻刺激的方式,以温和地调整其身体机能;而对于狂证患者,我们则采用强刺激的方法,以迅速缓解其症状。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正是中医治疗的魅力所在。
除了耳针治疗外,水针治疗也是治疗癫狂的有效手段。在心俞、膈俞、间使、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上,我们采用20~50毫克氯丙嗪注射液进行刺激。每天进行1次治疗,每次选用1~2个穴位,各穴位交替使用,以达到全面调理身体的目的。
水针治疗通过注射药物直接作用于穴位,能够更快速地发挥治疗作用。同时,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还能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耳针治疗和水针治疗在癫狂的治疗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刺激穴位,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为癫狂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应用例案〕
韩贻丰,这位在永和地区享有盛名的医者,面对一位患有疯狂病症的少年,尽管百治不效,却并未放弃。少年的病情日益严重,其父兄感到绝望,不得不将他缚送至韩贻丰处,恳求其出手相救。
面对这棘手的病症,韩贻丰展现出了他深厚的医术造诣和冷静的判断力。他深知疯狂之症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治愈,需得耐心施治,方可有望康复。于是,他取出了银针,轻轻地在少年的百会穴上施下了二十针。每一针都精准无误,仿佛是在演奏一曲无声的乐章。
随后,韩贻丰升堂公坐,命人将少年带到面前。他示意解开束缚,将一根木杖递给少年,命其击打自己。少年虽然神智不清,但机械地执行着韩贻丰的命令。随着木棍的落下,他的呼吸逐渐平稳,眼神也逐渐恢复了清明。
当木棍击打完毕,少年如梦初醒,对之前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他仿佛从一场恶梦中醒来,重新回到了现实的世界。他的父兄见状,感激涕零,纷纷向韩贻丰道谢。而韩贻丰则微笑着摆摆手,表示这是他身为医者应尽的职责。
这一事件被记录在《续名医类案》中,成为了韩贻丰医术高超的见证。他的医术不仅令人钦佩,更展现出了他对病患的深切关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的事迹在永和地区传颂开来,成为了当地人民心中的楷模和榜样。
郁××,女,25岁,风华正茂。然其命运多舛,于十四年前因战乱所惊吓,致使精神一度失常。那时,她如同木雕泥塑,神情呆滞;每遇喧哗之声,则惊慌失措,浑身颤栗,恐惧之情溢于言表。五年来,她的病情愈发严重,无论是亲疏之人,她都会无预警地或哭或笑,头发蓬乱,面容污秽,秽洁不分。她曾尝试过中药的调理,也接受过西医的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
检查之时,见其体格中等,却营养不良,行动异常,疑神疑鬼,言语混乱。脉象弦细,舌苔微腻,皆显示其心神不宁,神志昏瞆。
治疗以宁心安神,醒脑益志为主。选用扁鹊与孙真人所创的十三鬼穴进行针灸治疗,将其分为两组:1.人中、上星、承浆、大陵、曲池、申脉、后溪;2.风府、颊车、舌下中缝、间使、少商、隐白、会阴(女针玉门头)。每日交替使用,施以强刺泻法,留针半小时。
然而,初次针灸后,效果并不明显,郁××依旧或哭或笑,神志昏瞆。第二次复诊时,施术留针时,她终于有了些许反应,熟睡了20分钟,但回家后病情又发作了两次。
至第三次复诊,医者决定按照孙真人的方法,严格操作,按顺序取穴,进行针灸。这次,郁××在针灸过程中熟睡了1个多小时。回家后,仅在黄昏时短暂地出现了轻度笑骂的症状,但已无需用绳捆绑。
随后的治疗,医者继续采用相同的针灸方法。第五次针灸后,郁××感到头晕减轻,食欲大增,月经也恢复了正常,谈笑自如,仿佛恢复了常人的生活。第六次针灸后,她的精神状态完全恢复正常,所有症状都消失了。这一治疗过程充分展示了针灸的神奇疗效,也体现了医者精湛的医术和对患者深沉的关爱。
〔文献摘录〕 狂邪之症,犹如狂暴的风暴,无常且猛烈。病者或许会披头散发,大声哭泣,情绪失控到欲伤人,甚至无畏于水火之险,言语狂妄,失去了理智的束缚。针对此等病症,古人提出了一个治疗方法,即灸间使三十壮。这是一种古老的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灸,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缓解狂邪症状。
而癫疾,又是另一种精神类疾病,它常常表现为精神错乱,行为异常,甚至可能伴有抽搐等症状。对于癫疾的治疗,古人同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神应经》中便提到了多个可用于治疗癫疾的穴位,包括前谷、后溪、水沟、解溪、金门和申脉。这些穴位都位于人体的四肢和躯干部位,针灸这些穴位能够调和患者体内的气血,平衡阴阳,从而缓解癫疾的症状。
无论是狂邪还是癫疾,都是极为严重的精神类疾病,需要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古代的医者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为我们留下了这些宝贵的治疗经验。我们应当珍惜这些传统医学的瑰宝,将其传承下去,为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难经》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此言非虚,癫狂之症,一阴一阳,各有特点。癫者,言辞颠倒,神思呆滞,仿佛灵魂游离于肉体之外;狂者,则如猛兽出笼,翻墙越屋,狂奔乱跳,无所顾忌。虽两者症状迥异,然其病源、病机却如出一辙。其病因多为五志过极,情绪失控,导致气机紊乱,痰浊内生,蒙蔽清窍。正如《灵枢·癫狂》所述:“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
在治疗上,癫狂之症均以泻火涤痰为主,兼以养心安神。然而,因患者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亦有所区别。狂证患者取穴宜多,刺激量宜大,因其心神不宁,易躁动不安,故宜采用短促行针之法,以求迅速平复其狂躁之情。而癫证患者则取穴宜少,刺激量宜小,需耐心施治,可用留针法,但不宜过长,以免损伤正气。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病人在针灸治疗后症状可能会短暂加重,这可能与“痰动”有关。此时,医者不可因噎废食,而应坚持治疗,一般继续针治5~10天后,症状便会逐渐好转。如《针灸临证集验》所言:“痰动者,非针不治。”故医者需有恒心,有定力,方能驾驭这针灸之术,为患者带来福音。
电针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已逐渐成为临床的常用手段,其效果令人瞩目。据不完全统计,涉及14篇权威文章报道的临床数据显示,电针治疗应用于29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率介于62.8%至95.9%之间。这一方法不仅体现了中医的精髓,也结合了现代医学的技术,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电针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体针、耳针和头针等。在穴位的选择上,医生们通常遵循邻近取穴和循经取穴相结合的原则,旨在更精确地刺激患者的经络,以达到治疗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当电针与中西药物结合使用时,其效果更为显著。
在一份详细的研究资料中,6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单纯电针组和电针联合安适剂组进行对比。经过精心设计和严谨的实验过程,结果表明,电针联合小量安适剂的治疗方式,相较于单纯电针组或氯丙嗪组,疗效更为显著,且效果更为优越。
电针治疗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对病程较短的患者有明确的疗效,更令人欣喜的是,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电针治疗同样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一发现为那些长期受困于精神疾病的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医生们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这些成果都记录在权威医学文献中,为未来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