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入通”人体的规律

人处于天地气交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五运、六气的影响,五运和六气对人的影响并非漫无目的的,而是有气特定的规律,这在《黄帝内经》中有明确的论述。

五运入通人体脏腑经络规律

中运入通人体哪些藏腑和经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需要特别理清楚。确定中运入通人体哪些藏腑和经络,才能确知中运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影响。中运之气入通人体的藏腑经络有特定的规律,见下文。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发生之纪,是为启陈。……其经足厥阴少阳,其藏肝脾。赫曦之纪,是为蕃茂。……其经手少阴太阳,手厥阴少阳,其藏心肺。敦阜之纪,是为广化。……其经足太阴阳明,其藏脾肾。坚成之纪,是为收引。……其经手太阴阳明,其藏肺肝。流衍之纪,是为封藏。……其经足少阴太阳,其藏肾心。”

《内经》中有非常明确的定义:木运太过(发生之纪)是中运入肝、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火运太过(赫曦之纪)是入心、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土运太过(敦阜之纪)入脾、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金运太过(坚成之纪)是入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水运太过(流衍之纪)是入肾、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上文中“发生之纪,是为启陈。……其经足厥阴少阳,其藏肝脾”中的“其藏肝脾”,前一个藏肝是木运太过所入之藏,后一个藏脾是木运太过所克之藏,不是木运太过所直入之藏。其他同此。

因藏腑为表里关系,五行相同,故中运太过入藏也同时入腑。

上述虽是指中运太过所入之藏腑经络,但中运入通人体五行同属性藏腑经络同样适用于中运不及和中运平气。

总结一下,中运入通人体藏腑经络的规律是入通五行同属性藏腑经络,即木入木,火入火、土入土、金入金、水入水。木运入通人体肝胆及肝经、胆经。火运入通人体心、小肠、心包、三焦及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土运入通人体脾、胃及脾经、胃经。金运入通人体肺、大肠及肺经、大肠经。水运入通人体肾、膀胱及肾经、膀胱经。

不论太过、不及、平气,中运均入通人体相应五行的藏腑与经络,并非只入藏不入腑。

五行入通人体规律

中运除入通人体相应五行的藏腑与经络外,也会入通五行气入通人体的特定部位。五行气入通人体特定部位,是外界五行气与人体交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通道,几乎被历代医家所忽略。见下文。《素问·金匱真言论篇第四》:“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俞即外界五行气与人体五藏气交通传输的通道。

木气输入在颈项(脖子前面为颈,后面为项),肝气也敷布在颈项;火气输入在胸胁,心气也敷布在胸胁;金气输入在肩背,肺气也敷布在肩背;水气输入在腰股(股为大腿),肾气也敷布在腰股;土气输入在脊,脾气也敷布在脊。这个五行气输入人体的通道,比之由经络输入人体的量要大得多,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千万不可疏忽。下面略作介绍。

木气输入在颈项,木气过胜,输入颈项就会产生颈项强直的现象;木气不足,肝气虚弱,颈项部位的木气敷布不足,颈项会为金气所侵入,颈项即会僵硬,而咽喉会因金气收凝水分、木气敷布津液不足而干燥,产生咽干的现象。

火气输入在胸胁,火气过胜,会产生胸胀、胸痛,胸胁部位出红疹等现象;火气不足,心气虚弱,胸胁部位的火气敷布不足,会有前胸凉、怕冷、胸闷等现象。

金气输入在肩背,金气过胜,肩背部位肌肉就会比较紧,容易有肩背痛、肩背拉紧、肩周炎等现象,特别是右肩胛骨内侧围绕肩胛骨的缝内筋会比较僵硬,那部位常会不舒服;金气不足,肩背部位的金气敷布不足,则肩背容易出红疹、长痘,甚至肩背皮肤有热感的现象。

水气输入在腰股,水气过胜,输入腰部就容易产生腰酸、腰痛,甚至腰部感觉凉、冷,也容易产生腰椎间盘突出、骶骨部位酸痛等现象;输入大腿,容易侵入大腿的外侧之胃经、胆经及内侧之脾经,导致大腿胆经、胃经、脾经经筋肌肉较为僵硬,右侧常比左侧严重。大腿内侧之肝经、肾经及背侧之膀胱经经筋肌肉,水气侵入后受影响的程度比胃经、胆经、脾经部位轻得多。水气不足,腰部肌肉内部津液容易被火气灼干,肌肉容易纤维化,从而易产生经常腰酸的症状。

土气输入在脊,土气过胜,输入脊柱,容易产生强直性脊柱炎,若结合其他因素,则可能产生脊髓炎、脊髓空洞症等脊柱脊髓疾病。土气不足,则脊柱部位气虚,人容易驼背,身体头重脚轻。

司天在泉之气入通人体规律

司天之气入通五行相应的藏腑经络,并非只入腑不入藏。司天会导致所胜藏腑受病,司天力量过盛,所入藏腑也受病。司天之气也入通五行相应部位,即木入颈项,火入胸胁,土入脊,金入肩背,水入腰股。司天之气从上临下,对人体上部的影响更大一些,但司天力量强时,对人体整体均会产生影响,并非只是影响人体上部。 在泉之气入通五行相应的藏腑经络,并非只入腑不入藏,在泉会导致所胜藏腑受病,在泉力量过盛,在泉所入藏腑也受病。在泉之气也入通五行相应部位,即木入颈项,火入胸胁,土入脊,金入肩背,水入腰股。在泉之气从下往上冲,对人体下部的影响更大一些。在泉力量强时,对人体,整体均会产生影响,并非只是影响人体下部。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