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传授的秘方
一、感冒
杏仁9克,带叶苏梗6克,前胡9克,苦桔梗4.5克,炒枳壳6克,云茯苓9克,薄橘红4.5克,荆防风4.5克,建神曲9克
加减:
1恶寒汗出,脉缓营卫不和,去荆防,加桂枝白芍各4.5克,
2.身热脉数,舌边尖红,偏湿热者去荆防,加连翘9克,薄荷叶3克,加黑山栀9克,淡豆豉12克
3肢节酸楚者加丝瓜络6克
二、上呼吸道感染
桑叶9克,杏仁9克,前胡9克,牛蒡9克,桔梗4.5克,山栀9克,薄荷4.5克,蝉衣2.4克,生甘草3克,菊花4.5克,枇杷叶9克
加减
1脉数身有热者去生甘草加银花连翘各9克
2咽部红肿者加贝母9克,射干4.5克
3呛咳痰粘不出者,去薄荷加天花粉12克,瓜蒌皮12克
三、急性扁桃体炎
银花9克,连翘9克,大力子9克,射干4.5克马勃4.5克板兰根9克桔梗4.5克,元参9克,生甘草3克,木蝴蝶2.4克
加减
1,高烧加子芩9克,便秘加外吹冰磞散
2满布脓栓时加甘牛黄4.5克,天花粉12克
3畏寒无汗而热者加豆豉12克山栀9克
4咽赤锨红者加灯笼草9克,制僵蚕9克、人中白4.5克已溃者外吹锡类散
四、鼻炎
藿香6克,陈辛夷3克,苍耳子9克,香白芷9克,北细辛2.4克,淡子芩4.5克,炒川芎4.5克,藁本9克,生甘草3克,苏薄荷4.5克
加减:1鼻流清涕加防风4.5克。
2鼻流黄涕改黄芩9克。
3流涕腥浊加鱼腥草9克~30克、蒲公英12克~30克。
五、慢性咽炎
北沙参9克,大麦冬9克,天花粉12克,知贝母9克,射干4.5克,生甘草4.5克,西青果9克,瓜蒌皮9克,枇杷叶9克
加减:1无射干加大力子9克、无西青果改金果榄9克、舌红无苔伤阴的加柿霜2.5克~3克。
2失音者加木蝴蝶3克、蝉衣2.4克、胖大海9克。
3久病肾阴不足,去天花粉、栝楼皮、枇杷叶加生地元参,重者克加龟板、熟地。
六、腮腺炎
金银花12克大连翘12克淡子芩4.5克板蓝根9克轻马勃3克京元参9克炙僵蚕9克炙升麻4.5克净蝉衣3克大贝母9克生甘草4.5克
徇按:尽量避免使用导疝药:如川楝子、乌药、荔枝核、小茴、香等厥阴经的药,以免引邪入室。
成方普济消毒饮可以用,单方蛇皮炒鸡蛋(蛇皮3克、鸡蛋一枚)。
七、慢性支气管炎
炙麻黄3克光杏仁9克生甘草3克炙苏子9克冬瓜子12克大力子9克法半夏9克云茯苓12克化橘红4.5克炙苏苑9克炙款冬9克
加减:1痰多清稀加白芥子9克,去大力子或冬瓜子。
2痰多清稀而喘着,加桂枝、白芍各4.5克,干姜3克、五味子3克。
3寒盛者加细辛2.4克,去冬瓜子、大力子。
4热盛脉数大舌红者,加生石膏18~30克。
5痰白而粘稠,不易咯出者,加清化痰热药海浮石、栝楼等,甚者加子芩。
6喘甚者加桑白皮3克,生白果五枚打。
八、支气管哮喘伴感染
炙麻黄3克光杏仁9克生甘草3克桑白皮12可法半夏9克炒黄芩9克海蛤壳12克鱼腥草9~30克款冬花9克生白果5~7枚打
加减:1喘而舌胖嫩属虚,去桑芩加党参苏子各9克,补骨脂9克,核桃肉二、三枚,连中膈内衣。
2喘而恶寒者,痰多清稀热象不明显属寒,用小青龙汤。
九、肺炎
水炙麻黄3克光杏仁9克生甘草3克生石膏30克大力子9克连翘壳9克生薏仁12克冬瓜子12克炒黄芩9克干芦根21克
加减:1苔白腻者去薏仁、冬瓜子,加半夏9克,新贝母9克。
2苔少舌红者加天花粉12克,南沙参12克。
3肺炎久不愈,势成迁延,舌上苔净者,气阴已伤,去麻黄黄芩加桑叶皮各9克,北沙参12克,大麦冬9克。
4身热咳嗽,喘息痰多者,加海蛤壳12克,葶苈子9克。外束风寒之表,内有蕴热在肺,可以用麻黄加石膏黄芩。
十一、肺结核
银柴胡9克西青蒿9克桑白皮9克北沙参9克甜杏仁9克蒸百部9克炙远志9克野百合12克薄橘红4.5克十大功劳叶9克
加减:1身无潮热,面晄,舌质嫩红者,是脾肺气阴两伤。当理阴而培脾土,以生肺金。
2痰血者,用黛蛤散12克包煎,或者白及茜草各9克,生地榆9克~24克。(地榆、冬虫夏草抗结核效果好)
3久病肺肾两虚,加冬虫夏草9克。
4桂枝、干姜之类,用于肺中冷阳气不运者尚可,一般肺结核使用要审慎。
十二、渗出性胸膜炎
银软柴胡各9克生龙骨12克生牡蛎18克法半夏9克炒黄芩9克广郁金9克甜葶苈9克冬瓜仁12克桑叶皮各6克福泽泻12克
加减:1发热汗出少,胸水甚多时,去龙骨加茯苓12克,生薏仁12克。
2如苔白脉濡恶寒重者,自觉发热轻,加入桂枝4.5克川椒4.5克通阳利水。
3形体壮实而胸水多时,可考虑加入《三因方》的控涎丹或十枣汤,一般不宜用。因攻利太过反伤正气。
十三、急性胃肠炎
苏梗6克川厚朴6克青陈皮各4.5克姜半夏9克炒枳壳9克赤茯苓9克大腹皮12克炒六曲12克煅姜2片红茶一撮
加减:1苔白腻寒湿重者加苍术9克
2腹胀者以枳实易枳壳,并加木香(泄泻者不用枳壳)
3呕吐甚者加黄芩4.5克,或姜川连3~4.5克。
4嗳噫食臭,必有食积,加入莱菔子9克,山楂9克。
十四、慢性肠炎
潞党参9克焦白术9克怀山药9克云茯苓9克炒薏仁12克白扁豆9克春砂仁2.4克煅益智9克炒六曲12克
加减:1腹痛加白芍9克,腹胀加枳壳9克。
2鸡鸣泻利稀薄者加五味子3克,吴茱萸3克,肉豆蔻9克。
3脉缓肢凉苔白润,去薏仁扁豆加干姜1.5~3克,炙草3克,甚者加熟附片4.5克。
4倘若余征具而舌边尖红,或者舌质淡,脉反数者是脾虚,肠热未清,上方再加川连3克。腹痛胀者,加青陈皮各4.5克。
5伤脾阳者用理中汤,若无效,脾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汤。
6腹痛者有些也可以加防风,痛理要方之意。
十五细菌性痢疾
白头翁12克北秦皮9克炒黄芩9克炒黄柏9克姜川连18克煅木香3克炒枳实6克槟榔片9克焦楂曲各9克
加减:1以赤痢为主,用红藤4.5克,当归9克。
2腹痛赤白痢重,加赤白芍各9克,炙草4.5克。
3寒热重加葛根12克。
4舌上苔白腻,脉濡数的,湿重加炒苍术9克,厚朴9克,或者去黄连秦皮加藿香佩兰各9克,草果仁4.5克,芳香化湿和中。
十六、胃溃疡
金铃子12克炒元胡9克生香附9克姜半夏9克新贝母9克煅瓦楞12克淡吴萸1.8克姜川连1.2克炒枳壳9克乌贼骨12克
加减:1喜热恶凉者宜温中,加高良姜4.5克,毕拔4.5克。
2喜凉恶热者宜清中,加黑山栀9克,淡子芩4.5克。
3喜按者,宜补中,加白术,甚者党参也可以加入。
4痛如针刺,由气入血,加赤芍9克,川芎9克,寒瘀者加九香虫,或者炙猥皮9克,若蒲黄,五灵脂,胃纯食减者慎之。
祖父曾传治疗腰腿痛的方子,我临床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还可以。后读李同生老师的书,其骨伤科秘方与祖父的方子有些相似,就二方合并,用来治疗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急慢性的腰腿痛,效果相当不错。到目前没有出现不愈的。
当归10黄芪20丹参20泽兰10赤芍10杜仲10金毛狗脊15鹿角片18(先煎30分钟)地龙10苏木10
下肢痹顽委废麻木疼痛甚者加牛膝10木瓜10五加皮10
舌苔白腻,口渴不饮,倦怠乏力者加萆薢10苍术10防己10
口渴欲饮,舌红少苔,脉弦细,阴虚火旺者加黄柏生地
疼痛甚者加乌药,三七
游走窜痛着,麻木不仁者加威灵仙20防风6秦艽10
骨痛灵汤
口服药组成:骨碎补15克 威灵仙20克 肉苁蓉15克 鹿衔草12克 鸡血藤30克 狗脊30克 白芍30克 木瓜12克 甘草5克
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软坚散结。
主治:颈椎、腰椎、脊椎、髋、膝、踝等关节骨质增生。
用法 :每天服1剂,每剂煎服2次,饭前空腹服。
外用药组成: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南星15克、白芥子15克、鸡血藤20克、威灵仙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桂枝15克、独活15克。
用法:上药用布包好,煎汤1脸盆,置炉上保温,用厚毛巾蘸药汤热敷患部半小时,冷即再蘸再敷,药汤可连用3天,再煎再敷,每天热敷2次。
2味常用中药治疗足跟痛,方简效彰!
处方:丹参30g,怀牛膝10g。此方活血化瘀、下行止痛。治疗足跟痛。
主症:两足跟按之痛甚,初触地行走时痛甚,行走后反渐觉痛减。脉沉弦涩。舌质偏暗或有瘀点。
病例:刘某,女,53岁,河北中医学院副主任护师。1989年9月2日初诊。
患者足跟痛已半年,西医诊为“骨刺”,嘱其进行理疗。我得知后,细询病情,知症状如上所述。遂予上方3剂。诉服1剂后,痛即减轻,3剂后痛已减半。继服5剂,病痛若失,至今未复发。
治顽肿奇效方
主治:凡心肝肾诸脏水肿,经用中西药治疗无效危殆时,用此方退顽肿有奇效。
处方:红鲤鱼250克,赤小豆120克,花生仁90克,蒜头60克,辣椒30克。
用法:将鱼去肠杂,然后混合煲极烂,约煲1小时余,连渣4~5次空腹温服,或随意服之亦可。
疗效:此方系师传秘方,疗效确实,我使用50多年,经用皆效,医案甚多不胜枚举。萧××,女,46岁,农民,1958年患水肿,治疗半年不愈,病情严重,延余治疗。外诊面色青白,晦暗无光,目呆神疲,腹肿如鼓,切诊脉沉细欲绝,3天无大便,小便亦很少,卧床不起。服上方1剂后水肿退去大半,能坐立。再服1剂水肿消失,行动自如。续服加味理中汤:党参50克,白术40克,灸甘草15克,炮姜15克,肉桂10克,陈橘皮15克。水煎空腹服,连服3剂病愈而恢复劳动,随访30多年未复发。
按语:辣椒仁,赤小豆有利水消肿作用;蒜头善化气行气;鲤鱼,赤小豆能加强血液循环;花生仁助鲤鱼以扶正。用此法医治正虚邪实顽肿病症,屡收良效。
疏肺散斑汤治黄褐斑
自拟疏肺散斑汤取得疗效。
方药:荷叶6克,防风10克,蝉蜕6克,桔梗10克,百合10克,浙贝母15克, 淡竹叶10克,木通10克,栝萎皮10克 法半夏10克,茺蔚子10克,甘草6克。
脾胃湿滞,四肢倦怠,纳呆,大便不爽, 苔滑润,脉濡等症,加茯苓15克,毕澄茄、枳壳各10克;
心经热症,心悸,失眠, 烦躁不宁,小便黄少等,加首乌藤、生龙骨、生牡据各20克,莲子芯10克;
肝火上乘,两胁作痛,易怒,头顶或太阳穴痛,舌边红、苔黄稍厚,脉弦数等症,加木贼草10克,青葙子、夏枯草各15克。
萎缩性胃炎特效偏方
【组成】乌梅10g,柴胡15g,白芍20g,山药15g,白术15g,党参20g,神曲20g,焦楂30g,厚补15g,延胡索20g。
【功效】舒肝健脾。
【主治】萎缩性胃炎,属肝郁脾虚者。症见神志清楚,面色无华,体瘦弱。舌质淡红,苔白厚,脉弦细缓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延胡索化瘀而止痛,祛久病停瘀之患。柴胡疏肝解郁,配伍白芍养血柔肝,以散标实;参、术、山药补脾之虚,培元固本;乌梅助肝牌化酸之力,用焦、神曲消食面健胃;厚朴理气宽中以除痞满之证。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解肝郁,健脾补虚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