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气上得的病,它都能调

越鞠丸(芎术丸)《丹溪心法》【组成】香附 川芎 苍术 栀子 神曲各等分(6-10克)。【用法】现代用法:水丸,每服6-9克,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服。【功用】行气解郁。【主治】六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行气的第一个代表方,越鞠丸是一类方,出自《丹溪心法》。学习这个方的意义,在于理解朱丹溪“六郁学说”的内涵,体会郁证的治法。朱丹溪的学术思想有两个:一个是以大补阴丸为代表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核心理念。再一个是《丹溪心法·六郁》中对六郁病理因素的阐述。

越鞠丸是针对六郁而设。首先说“郁”这个症,反映出来的是气、血、痰、火、湿、食郁滞后的一种气机不畅。不畅和不通,是有区别的。

很多郁证在临床上,反映出来的是功用方面的问题,而在器质结构上查不出问题,是气血津液郁滞不畅这种阶段。所以戴原礼说,什么叫郁呀?积聚而不得发越,就是气血痰火湿食积聚了,不能通畅的意思。郁尚未达到郁滞不通阶段,更未达到形成癥、积等有形产物这个阶段。

在很多病证当中,都有个从功能变化到实质变化的过程。越鞠丸证的形成,往往多和情志因素有关,而情志因素多与环境有关,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多见这种郁证的一种病因特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越鞠丸所治是六郁,但同时它何尝不是在疏解着环境压力,因此越鞠丸的现代运用意义较大。

名家论述:

①.《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手少阳药也。吴鹤皋曰:越鞠者,发越鞠郁之谓也。香附开气郁;苍术燥湿郁;抚芎调血郁;栀子解火郁;神曲消食郁。陈来章曰:皆理气也,气畅则郁舒矣。

②.《删补名医方论》:以气为本,若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喜怒无常,忧思无度,使冲和之气升降失常,以致胃郁不思饮食,脾郁不消水谷,气郁胸腹胀满,血郁胸膈刺痛,湿郁痰饮,火郁为热,及呕吐、恶心,吞酸、吐酸、嘈杂、嗳气,百病丛生。故用香附以开气郁,苍术以除湿郁,抚芎以行血郁,山栀以清火郁,神曲以消食郁。五药相须,共收疏解五郁之效。

③.本方为治疗气郁乃致血、痰、火、湿、食诸郁轻症的常用方。气郁则升降不行,运化失常,故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气郁或因血、痰、火、湿、食诸郁所致,而气郁有可导致血、痰、火、湿、食诸郁。因此本方着重于行气解郁,使气机通畅,则诸郁自解。方中用香附行气解郁,以制气郁,为主要药物。川芎活血祛瘀,以制血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均为辅助药物。气郁则湿聚痰生,若气机流畅,五郁得除,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药。

为什么叫越鞠丸?历来有两者看法:有医家认为,越、鞠是从两个药物来的,越是指方子里的栀子,栀子又称越桃;方子里的川芎又叫鞠芎;越桃、鞠芎各取一个字,于是叫了越鞠丸。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从功效来的,越是发越的意思。戴原礼是朱丹溪的学生,他说郁证盗汗而不得发越,这个方能够发越,发越就是疏通,当然是功效了。”鞠”本身是一种不通、不畅的意思,越鞠就是发越不通不畅,反映的还是功效。

这个方子主治的证候是六郁证:六郁证的形成,应该说情志所伤往往排在第一位。其它如寒温失宜等也可阻滞气机,如寒邪收引会影响气机,温热外迫也会影响气机,但这些都是外邪。而六郁所指皆为内邪,首为情志所伤,情志不疏方成郁结。

越鞠丸方证的病位在哪里?病位在哪里,历来不统一。朱丹溪认为六郁核心在脾胃,在中焦。而六郁所反映的症状及临床表现,多数也是在中焦,这是脾胃说。到后世医家,有人越来越强调肝脾,认为郁跟情志与思虑有关,总绕不过肝脾这两个系统。基本共识:六郁病位在肝与脾胃。

六郁证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朱丹溪说六郁之中气郁为先,因为对人体来说,气的运行非常重要。气行则血行(气郁可导致血郁);气血如果不能正常运行,则郁可化火;如果气滞影响水液输布,可以生湿;气滞而运化失常,则湿聚可成痰瘀;气机阻滞运化无力,则饮食减少,又可导致食郁。所以气郁是引起其它五郁的肇因。反之其它各类郁证,也可阻滞气机,加重气郁病情。

六郁的典型表现?气郁者,胸膈痞闷,那脘腹呢,肝脾关系了,也会引起胀闷;血郁者,脘腹胸胁刺痛;火郁者,口苦,吞酸;湿郁者,胸闷,皮肤疾病;痰郁者,泛恶,呕吐;食郁者,纳呆,嗳腐,腹胀。

越鞠丸五味药治六郁方义?香附,香附主要针对的是气郁,它功用是行气解郁;川芎,主要针对的是血郁,其功用是活血止痛;栀子,主要针对的是火郁,功用在清热泻火;苍术,主要针对的是痰郁,功用是健脾燥湿;需要指出的是,苍术本不治痰而治湿,而治湿最终也就是治了痰,体现的是一种”法”。

自金元以降,各路医家对越鞠丸中君臣佐使的争论,没有停止。有三种提法,都有其道理。比如认为川芎、苍术同作君药,这是根据朱丹溪越鞠丸亦名芎术丸的说法,认为川芎、苍术两味是主要药物。但根据丹溪历来强调六郁之中气郁为先的主张,这个提法似又不符。

所以又一种提法,香附为君。因为越鞠丸以行气解郁为主,香附为君,其它诸药作为臣、佐比较合理。也就是说越鞠丸治以气郁为主,兼夹证中,哪个突出,再用哪味药做臣药、佐药。根据君臣佐药的不同地位来确定用量,这是第二种提法。

第三种提法,如果是气郁,就是香附作君药;如果是血郁,就是香附、川芎联合作君药。如果是火郁,香附、栀子联合作君药;如果是湿郁、痰郁,则香附、苍术联合作君药。如果是食郁,那就香附、神曲联合作君药。所以最后这种提法,君药的选择它是一种动态,我觉得比较合理。

越鞠丸的辨证要点?有关六郁的表现,前面已经说到,再精炼一下要点:胸膈痞闷、胸腹刺痛或胀痛、纳呆、嗳腐、吞酸。

当然临床应用要灵活掌握,要根据六郁的不同状况来随机调整。比如:气郁,香附剂量可增加,相应配伍行气之品,木香、枳壳、厚朴。香附归肝经,你增加一纵行气药,特别是针对脾气的药,体现了肝脾同治。

比如:血郁,川芎剂量可适当增大,还可增加桃仁、红花、赤芍等常用药,这是活血方里的基本结构。如果是湿郁,可增加苍术用量,还可酌加茯苓、泽泻,这就是燥湿利湿药结合治法。比如:火郁,在栀子基础上,加配黄芩、黄连,增强清热泻火作用。痰郁可在越鞠丸方基础上,加瓜蒌、半夏。

除此之外,临证还要结合偏寒、偏热做局部调整。半夏以燥痰、寒痰为主,如果配在治疗热痰、燥痰这里边,还要有相应的配伍,如瓜蒌擅清痰热,化痰而不燥。食郁用神曲,加山楂、麦芽等等。这就是六郁证在灵活运用越鞠丸这个方子时,大致的变化方法。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