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腹泻5年,用炭药治好了

重用炭药治疗顽固性腹泻验案一则如下。

曹某,男,22岁,于2022年8月19日初诊。主诉:反复腹泻5年余。今年初腹泻进行性加重,中西医多方求治,皆无效,前来就诊。现症见:大便每日4~6次,质稀薄,腹泻时伴脐周腹痛,受凉后易出现滑泄不禁,食辛辣、油腻食物后腹泻加重,但大便无黏冻、无里急后重感,伴口苦而干。舌质偏胖,苔白腻,脉细弦。既往否认其他慢性内科疾病史,未行肠镜检查。

诊断:泄泻(脾肾阳虚)。

治则:固涩止泻。

处方:荆芥炭9克,炮姜炭12克,黄芩炭9克,血余炭12克,白术炭18克,乌梅炭12克,吴茱萸10克。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8月26日二诊:服药后大便由4次减为3次,已无水样泻,便质由溏薄变为松散,无腹痛而泻。舌淡红,苔薄腻,脉细弦。守上方,去吴茱萸,加乌梅丸、赤石脂禹余粮丸、诃子。处方:荆芥炭9克,炮姜炭12克,黄芩炭9克,血余炭12克,白术炭18克,乌梅炭12克,细辛6克,肉桂(后下)9克,党参10克,熟附片12克,花椒9克,黄连6克,黄柏12克,当归10克,赤石脂(包煎)10克,禹余粮15克,诃子12克。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9月9日三诊:患者自述,上方服至7剂,腹泻即止,之后大便每日1次,而且即使吃辛辣、油腻、冷食后亦不会导致腹泻,偶有脐周腹痛,矢气后可得缓解。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弦。上方去赤石脂禹余粮丸、诃子,加苍术12克、厚朴9克、延胡索15克。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中药制炭后,其涩肠止泻的功效得以显著增强,这一特点在多种药材中都有所体现。以乌梅为例,其本身便具有酸涩之性,经过制炭处理后,其收涩之性更为突出,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涩肠止泻的作用。 在云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一些验方,其中便包括了利用焦山楂和煨乌梅来治疗慢性泄泻的方法。这些验方基于中药制炭后的药性变化,通过合理的配伍和炮制方法,使得药材能够更好地发挥涩肠止泻的功效,为慢性泄泻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 此外,《本草纲目》这部古代药学著作中也记载了百草霜的收敛止血、止泻之效。百草霜作为一种中药炭药,既可用于治疗下血,又可用于治疗泻痢,显示出其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因此,对于一些病史较长、病情较为顽固的难治性慢性腹泻患者,采用炭药进行固涩止泻的治疗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通过合理选用中药炭药,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潜力。

本案患者慢性腹泻已缠绵五年之久,每日痛苦不堪,生活质量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病情,我们首要任务便是迅速缓解患者的腹泻症状,以减轻其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负担。

在初诊时,我们审慎地选用了大队炭类止泻药,这类药物以其卓越的止泻效果而闻名,能够迅速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考虑到患者受凉后易出现滑泄的现象,我们特意加入了一味吴茱萸。吴茱萸性温,具有祛寒祛湿、温脾益肾的功效,在处方中的作用与四神丸中的效用颇为相似。此外,吴茱萸还具有散寒止痛的作用,能够针对患者腹泻时伴有的脐周疼痛进行有效缓解。

患者服药七剂后,腹泻症状已初见缓解。于是,在二诊时,我们继续投以炭类药,以巩固疗效。同时,加用乌梅丸与赤石脂禹余粮丸及诃子,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乌梅丸虽多用于寒热错杂证的治疗,但其在治疗久泻久利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适用于本案这种腹泻病史较长的患者。赤石脂禹余粮汤加诃子则能够涩肠防滑,进一步巩固止泻效果。

由于方证相符,患者未服完药剂腹泻便已痊愈。因此,在三诊时,我们一方面继续以炭类药和乌梅丸巩固疗效,另一方面则去除了收敛涩肠的赤石脂禹余粮丸与诃子,改用苍术、厚朴燥湿健脾,以及延胡索行气止痛,以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经过精心治疗,患者数年的顽疾终于得以痊愈,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