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脉心得体会
社会有一些群众,对于中医诊脉抱有神秘感,同时又有 一些江湖医生利用这一心理蒙骗群众,自吹自擂,说什么仅凭切脉即可断病,“病家不用开口,便知病家病情”,当为内行所笑。但此种恶习给群众造成曲解,以为中医仅凭切脉即可断病。这种恶习应当予以批判,同时对脉诊应有正确的认识。
要知中医诊病,是通过问、望、闻、切(脉诊)四诊来辨证的,单凭切脉断病是极端偏面的。例如诊得脉浮,浮脉主表、主上,可见于咳喘、呕吐、头痛,皮肤病等等,如不 结合问、望、闻三诊,无论如何也不会判明病情的,更不能知道肝炎、肾炎、高血压等西医的诊断病名。中医是根据脉象的太过或不及,并结合问、望、闻三诊来分析证的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从而得出正确的辨证。因此,要有正确的辨脉法,这里介绍要掌握辨脉的主要方面。
太过与不及:太过脉主有余,不及脉主不足。太过脉主有余者,谓浮、数、实、大、滑等太过一类脉,则主阳、 热、实等有余之证;不及脉主不足者,谓沉、迟、虚、细、 涩等不及的一类脉,则主阴、寒、虚等不足之证。不过此为脉应于病的一般常规,在个别的情况下,太过脉亦有主不足 者,而不及脉亦有主有余者。惟其如此,论治者必须脉证互参,综合分析,不可偏执一端也。仲景书于每篇首,均冠有辨脉辨证并治字样,即示人以此意,具体论述,书中条文尤多,学者细玩,自易理解,于此不拟多赘。
对于诊脉治法,胡老强调“以常衡变”,首先医者应当熟知平脉之象,即平正无偏之脉,诊脉时,从脉动、脉体、血行三方面逐一细审,不断实践,仔细体会,方能做到指下明了,心中有数。胡老对《伤寒论》脉象总结的特点是以八纲辨证为纲,将常见的脉分为太过与不及,使临证者把所见之脉与所见之证合参,得出所辨之证。《脉学概要》亦为胡老研究《伤寒论》毕生之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