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千年小方,调理白带屡用屡效
白带是女性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多数呈透明或淡白色粘稠状,具有润滑、防止病原体侵袭等作用。当白带的量、色、质发生异常时,这就意味着出现带下病了。对于白带量过多的情况,有一张千年小方,专可固涩止带、调补阴阳。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方药组成:桂枝9g,芍药9g,生姜9g,甘草6g,大枣30g,龙骨9g,牡蛎9g。
用法:原方,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水煎温服。
运用要点:证属精液耗泄太过,阴损及阳,阴阳失调,精关失固。症见男子遗精,女子梦交,伴腰膝酸软,多梦,头晕目眩,发枯易坠,少腹、前阴寒冷,弦急痛,夜尿频多,脉弦细弱。临证以遗精、腰酸、头眩、少腹及前阴寒冷、脉弦细弱为运用眼目。
六经方证病位:主治太阴精、津、血虚损,少阴阴损及阳之证,划归太阴少阴合病之方。
方证辨析:本方出自《金匮要略》,方由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而成。方中桂枝汤补虚调阴阳,加龙骨、牡蛎潜镇摄纳,以固外泄之精。诸药合用,共达燮理阴阳、调和营卫、固涩精液之功。
临证札记与拾遗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8条:“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01
主治遗精的引申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除主治遗精外,凡机体代谢和腺体分泌异常,如自汗、盗汗、遗尿、经带淋漓不尽,包括脱发等,方证相合,皆有运用的机会。现代多引申治疗以胸腹动悸、易惊、不耐疲劳、失眠多梦、脉虚大而无力等为特征的疾病。
02
二加龙骨汤
《小品方》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日二加龙骨汤。主治诸脉浮动而心悸者,尚具潜镇调神、温通心脉之功。胡希恕先生总结为“这个动脉,你要是腹动,他就在关下,你要是心动,他就在关上,所以用到龙骨牡蛎”,与临床实证十分契合。
03
补虚之功特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补虚之功,与肾气丸、薯蓣丸、建中类方等相比,其补虚作用,相对通过温阳、建中、潜镇、固涩而实现。《神农本草经》载录:
龙骨:味甘,平。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牡蛎:味咸,平。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鬼。
其中用桂枝汤补中虚,合性味甘之龙骨、咸之牡蛎,共达温阳、建中、潜镇、固涩之功。即先以桂枝汤建中虚,补后天,加之龙骨、牡蛎不仅能主治失精、经带泌下异常,且具潜镇、调心、安神、交通心肾之功,诸药合用,中虚、心神得养,而最终达补养先天之功。如此,则阴平阳秘,和合平衡。正如《医门法律》云:“用桂枝汤调其营卫羁迟,脉道虚衰,加龙骨、牡蛎涩止其清谷、亡血、失精。一方而两扼其要,诚足宝也。”
后世有关滋阴补阳、补虚方面,有了“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具体拓展,如明代医家张景岳即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以现今的视角来看,仲景补虚之方在制方思路尚显单一,但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医疗水平,不能过分地苛求完美和人为地浮夸。这也要求运用本方治疗虚家时,尚有许多细节需仔细审视。如对体质肥满之人,以及太阳表实、里热炽盛、湿热患者,当慎用或禁用。本方久服还易化热化燥,如长期服用,当适时酌加滋阴之药或及时辨证转方。
验案解构
胡某,女,38岁,2011年11月24日初诊。
主诉:带下量多2个月余。患者2个月前因急性尿路感染后,出现带下量多,夹有秽味。经某中医诊所用中药“完带汤”加味治疗,无明显疗效而来诊。刻诊:带下量多,色白,清稀,伴腰酸,小腹偶有坠胀,平素怕寒怕冷,动辄易出汗,夜间小便多,起夜2~3次。多梦,饮食、大便正常,舌淡,苔水滑,脉寸关部细,尺部弱。外观形体适中。
六经辨证思维及诊治:带下量多,色白,清稀,味臭,伴腰酸,小腹偶有坠胀,平素怕寒怕冷,动辄易出汗,多梦,舌淡,苔水滑,脉寸关部细,为太阴病,太阴里虚,固摄无力,夹饮浊不化。腰酸,平素怕寒怕冷,小便多,尺部弱,为少阴病,阳虚失温,摄纳失司。
四诊合参,共为太阴少阴合病,证属太阴里虚,阳虚失温,摄纳失司,夹饮浊不化。治宜补中、温阳、化湿、固摄。据证处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桂枝20g,赤芍20g,生姜20g,大枣30g,龙骨15g,牡蛎15g,茯苓20g,石莲子10g,菟丝子30g(包煎),荆芥炭10g,6剂,水煎服。
2011年12月13日二诊,白带量趋正常,诸症悉减,但白带仍略有臭味,恶风、汗出、腰酸,舌淡,苔白,脉沉。处以桂枝20g,赤芍20g,生姜20g,大枣30g,龙骨15g,牡蛎15g,白头翁10g,石莲子10g,续断20g,荆芥6g,6剂,水煎服。药后痊愈。
按:方中桂枝汤补建中虚,合龙骨、牡蛎固涩,茯苓化饮,石莲子滋肾清热,荆芥畅气化湿,止带。二诊中用白头翁清热止带,去秽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