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循经治病之法

1.治愈足趾发炎:

有一次我在昌黎县治一姜姓病人。他的左脚大趾 “三毛”处,发生了炎症,红肿热痛,虽经西医诸般治疗但疼痛不止,以致彻夜难眠。余切其脉滑数,视其舌苔黄腻而厚,问其二便情况,则称大便通,小便难、色赤而且短少。足大趾三毛之处,系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起点,今被湿热之邪所注,结毒于斯,发为肿痛,小便不利,舌苔厚腻,故知其证为湿毒也。

遂予龙胆泻肝汤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

凡六剂而肿消痛止,其病获愈。

2.治愈颞颌炎:

我带学生在矿区实习时,有一个姓黄的女工,26岁,患颞颌关节炎,以致口不能张,张则疼痛难忍,故饮食极为困难,并兼见口渴、心烦等热象。其脉长大充盈,舌苔薄黄,然大便不秘,惟小便发黄而已。余辨证:口紧难张,病位属阳明胃经循行之处(足阳明胃经环口绕承浆),而脉长、口渴,又为阳明有热之证。因其经中热邪不解而使气血不利,故见此象。

处方:葛根18g疏通经络之邪,以升阳明之津;生石膏30g、玉竹12g以清阳明气分之热,滋津液之燥;白芍10g、甘草10g酸甘化阴,以解筋脉之急。

此方共服六剂,口逐渐张大,颊车处已不疼痛,病获痊愈。

以上两案根据经络学说的辨证方法用药,取得了满意疗效,这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必须加以发扬。宋代朱肱曾说:“不识经络而治病,如同盲人夜行。”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临床辨证时应借鉴其说,则庶几近之矣。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