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如何解救阿片秘
1863年,林则徐虎门销烟,从此人们对鸦片避之不及。鸦片中的有效成分吗啡,能够让人上瘾,使人产生迷幻反应。可如今,绝大多数癌症患者都在使用包括吗啡在内的阿片类药物止疼。癌痛是无法承受的,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生命质量,不得不使用阿片类药物,令其安神、阵痛。
可是,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便秘,作为其常见且持久的副作用,发生率高达90%。事实上,阿片在我国历代本草书籍中早有记载,并附有应对阿片秘的妙方。
阿片秘:
《唐本草》载阿片“主百病中恶,客忤邪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阿片为“阿芙蓉”,其性“酸,涩,温”,主治“泻痢脱肛不止”;《本草求原》载:“性同于粟壳,而止痢止痛行气之尤胜。”《本草求真》亦言:“气味与粟壳相似,而酸涩更甚。”
《医林集要》载治久痢方:“阿芙蓉小豆许,空心温水化下,日一服。忌葱,蒜,浆水。若渴,饮蜜水解之。”阿芙蓉既然能涩肠止泻,那么久服必然会导致便秘的发生。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而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正气亏虚,津液不足,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津亏则大肠失于濡润,如果再加之阿片类药物的温热收涩,必然导致大肠传导失司而形成便秘。
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便秘,中医仍归属于“便秘”或“便结”。笔者则给此种特殊类型的便秘起了一个新的名称——“药秘”或“阿片秘”。
《中医内科学》将便秘分为热秘、气秘、冷秘、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及阳虚秘。笔者认为,肿瘤患者的便秘有其特殊性及复杂性,而且在临床实践中,上述便秘类型也很难严格区分,往往几者并见。
执简驭繁分急缓:
东汉桓谭《新论·离事》曰:“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意指凡事要抓住其关键,纲举才能目张。
笔者认为,临证论治“阿片秘”,应以“阴阳”为纲,分为急、缓两端,这样就能做到执简驭繁。
仲景在《伤寒论·辨脉法》中就将本病分为阳结阴结两类:“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日阳结也。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急者,症见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数或弦滑,来势较急迫。治以泻热降气通便,方选大承气汤加减。
此时大黄应用生大黄且后下,一般为6-15g,稳定后可改为制大黄9-18g。大黄归脾、胃、大肠经,《神农本草经》云其“下瘀血,破癥瘕积聚”,故尤适用于肿瘤患者。芒硝可用玄明粉冲服代替,一般为6-12g,根据服用情况酌调剂量。但要注意,大承气汤毕竟为攻下之品,长期应用易损正气,故经过大承气汤攻下后应图缓治。对于阿片秘,长期服用大承气汤显然是不可取的。
缓者,症见大便艰涩、质硬或不甚硬、欲便不得出,舌红苔薄,脉弦或涩,来势较缓。治以润肠通便。可选用麻子仁丸。阿片秘,大多可以归属于缓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