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针不手术,如何治愈腰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难治性疾病,中医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上是保守疗法,一般以外部的推拿、牵引、理疗为主,其中牵引治疗是腰间盘突出的重要治疗方法。但中医同样讲求辨证论治,接下来向大家介绍一则医案:只要找准病机,不用外治法,经方也能出奇效。

经方意义

经方主要是指仲景的伤寒、金匮方,它是汉代以前临床医家实践经验的积累,是经得起重复考验的效方,其特点是方随证立,配伍严谨,组药精练,加减有度。《医学源流论》云:“古圣人之立方,不过四五味而止。其审药性,至精至当。其察病情,至真至确。方中所用之药,必准对其病……后世之人,果能审其人之病,与古方所治之病无少异,则全用古方治之,无不立效。”古方今用,活法在人,临床若能方证相合,自能变通应用于外感、内伤多种疾病,取得显著的疗效,如执方不变,舍证从病,势必误以为古方不可治今病矣。

病案分析

丁某,男,54岁。

初诊(2000年5月9日):患者有腰痛史多年,近期病发,住当地医院治疗无效,今用机动小拖车送来就诊。症见卧不能动,痛不能忍,双下肢不能站立,左手臂不能活动,疼痛,麻木,食纳尚可,大便偏干,舌苔薄黄腻,质红偏暗,脉弦。腰部CT示腰3~4、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查MRI已排除脊髓占位。

辨证:湿热痰瘀阻络,气血涩滞。方宗抵当汤加减。

处方:熟大黄5g,桃仁10g,炙水蛭5g,炮山甲1g,泽兰15g,炙全蝎5g,制南星10g,片姜黄10g,川续断15g,怀牛膝12g,骨碎补10g。14剂。

二诊(2000年5月23日):患者药后腰痛减轻,但双下肢肿胀,尤以双踝、左前臂更甚。证属瘀阻水停,治守原意。初诊方加木防己12g,天仙藤15g,晚蚕沙(包)10g,威灵仙15g,黄柏10g,改熟大黄为10g。7剂。

三诊(2000年5月30日):患者左手臂已可活动,疼痛亦减,但仍感麻木,双下肢肿胀减轻,余症同前,舌苔薄黄腻,质暗,脉弦。二诊方加土鳖虫6g。7剂。

四诊(2000年7月4日):患者家属代诉患者在搀扶下左下肢已可缓慢行走,左上肢仅能轻微活动,时有肢体酸痛,大便正常,食纳良好,精神转佳,舌苔薄黄腻,质红偏暗,脉小弦。三诊方加路路通12g。14剂。

五诊(2000年8月17日):患者左下肢可举步自由行走,左手可自由转动,两膝仍有酸痛,舌脉如前。四诊方去炮山甲,加生黄芪20g,油松节12g。14剂。

按语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难治性疾病,本例治疗辨证以湿热痰瘀阻络,气血涩滞为病机特点,方选抵当汤加味,药用熟大黄为君,取其活血化瘀之性,使下部瘀滞得散,如李东垣曰:“大黄之苦寒,能走而不守,泄血闭也。”伍以水蛭、山甲、桃仁、怀牛膝活血通络止痛;制南星、全蝎化痰散结,通络止痛;川续断、骨碎补既补肝肾,又行血脉、强筋骨;泽兰活血利水。

考《伤寒论》抵当汤,功能攻逐瘀血,主治下焦蓄血证并瘙积聚,症见少腹硬满,躁狂,或沉默若痴,或善忘,小便自利或涩痛,脉沉结,苔白,舌绛或紫等。今用治腰椎间盘突出,竟获奇效,表明瘀血阻滞为其应用依据,辨证加减,则是具体的变通。

二诊症状有所缓解,但又见肢体肿胀,遂加木防己、天仙藤、晚蚕沙、黄柏、威灵仙调理气血,清利湿热。三诊时再增土鳖虫加大活血力度,与山甲共代虻虫,既寓抵当汤意,又显示了土鳖虫治疗血瘀腰痛的专长。五诊时患者诸症明显改善,于是去破血之品炮山甲,加生黄芪20g,油松节12g,益气止痛,以善其后。

综观辨治思路,用药以通为主,通则不痛,故取效甚捷。二症明显改善,于是去破血之品炮山甲,加生黄芪20g,油松节12g,益气止痛,以善其后。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