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在中医中的奥秘
肺是我们身体中的“呼吸之王”,在中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负责呼吸,还像一个水管一样,调节津液的输送。肺和大肠还是好朋友,密不可分。如果肺出了问题,我们可能会咳嗽喘气;如果肺失去了调节津液的能力,我们可能会水肿。了解中医对肺的认识,就像探索一个神秘宝藏,有助于我们理解肺的功能和疾病机理,还能学到如何保护肺健康的秘诀。一起来揭开肺的神秘面纱吧!
肺的生理
生理部位:
肺位于胸中,有肺管连气道,开窍于鼻,其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输布津液,主肃降。
(1)肺主气、司呼吸
肺是主呼吸的脏器,空气经口鼻和气道进入肺脏。被吸进的新鲜氧气,通过肺朝百脉和气化作用供养全身;而体内的废气又是通过肺的气化作用,排出体外。这种气体交换过程称之为呼吸。古人认为,肺主司呼浊吸清,故称肺“司呼吸”,或为“肺主气”。
(2)输布津液
肺虽为气体出入、升降的枢纽,但它对水谷的精微也有输布、通调的作用。“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说的就是水液进入体内循环代谢的过程。肺将津液输布到全身,以充肢体,滋润皮毛,称为“输布津液”。肺为水之上源,其性清肃,能通调水道,通过三焦将体内属”浊”的水湿输送至膀胱,再经过肾的气化排出体外。
(3)肺与大肠的关系
大肠上连于阑门与小肠相连,下通直肠至肛门。它的主要功能是传糟粕和吸收水分。由小肠传入的糟粕,经大肠吸收其中水分形成粪便,最后由肛门排出体外。大肠与肺有经脉相络,肺与大肠为表里关系。
2.病理
(1)肺主气、司呼吸
肺病则失其清肃,升降失常,气逆则咳嗽、喘。肺为娇脏,不耐风寒、热邪,与皮毛相表里,故外感时邪常先犯肺,肺受邪失清肃则咳。
脾为生痰之本,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或火热煎津生痰,内聚于肺,壅阻气机,肺失清肃或咳或喘,故古人有“咳证虽多,无非肺病”之说。
肺主一身之气。肺病则不能行气以温煦机体,故见形体瘦弱、皮毛焦枯,或自汗盗汗。若卫外不固,腠理空虚,则不耐风寒邪热,易患外感。治法为温肺化痰时,常用药物为杏仁、半夏、麻黄等;治法为清肺化痰时,常用药物为如黄芩、桑白皮、芦根等。
(2)肺主肃降
肺失肃降,除导致肺气上逆可致咳喘之外,还可以影响体内水液的运行和排泄。肺若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即可使水湿内停为痰饮,泛溢于肌肤,则为水肿。临床上对这种水肿、小便不利或不通的患者,采用肃降肺气之法,以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病则传导失职,可致出现便秘、泻利、便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