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角度详解三焦辨证


三焦为六腑之一,关于它的有形、无形以及实质究竟是什么,历来争论颇多,迄今尚未取得统一认识,因而它的具体病变也很少明确指出。这属于祖国医学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一大专题,此处无法详细讨论。现在只就我有限的水平,个人初步认为:三焦应该是一个有形的脏器,它的实质应该是人体内遍布胸腔、腹腔的一大网膜(包括胸膜、肋膜、膜、腹膜等等);所有脏腑都分居在它上、中、下三个地带,受着它的包裹与保卫。同时心包络与它相为表里,肌腠(腠理)为它的外应。它的功能主要是行水。不过,水在它的上、中、下的不同历程当中,可以产生“上焦如雾(如水之蒸)、中焦如沤(如水之泡沫)、下焦如渎(如水之沟渠)”的不同生理现象。同时它又为肾之火腑,主宣通气、血、津液。所以它的病理变化,绝大多数为水饮泛滥,形成肿胀,少数为“气郁(气分)”血瘀(血分)”。但气郁则水不行,“血不利则为水”,仍与“水分”密切相关。其发病虽有上、中、下的倒重不同,但每互相牵涉,甚则弥漫三焦。其致病来源虽往往来自分居当地的脏腑,但于共同症状之中,仍有焦膜病变的特点存在。现在按上焦、中焦、下焦病变分别简介如下:

(一)上焦病变病多来自心肺。初则胸中清阳之气为寒、饮、湿热、痰浊所郁,其后有形之邪–水饮、痰浊亦可流布胸、胁。气郁:胸中气塞胸闷,呼吸短促,或兼喘息咳唾。挟寒则胸背引痛,呼吸咳嗽时比较明显,脉寸弱,关、尺弦,舌淡,苔少白润;挟热则咽喉梗阻,或心烦,呃逆,脉濡,舌边尖红,苔白。

有的外挟风寒,阻滞卫气,则通身肌肤胀急,其形如肿,按之并不凹陷,为肤胀;缠绵不已,可致腹部膨胀弹之鼓鼓然,皮色苍厚而不光薄,为气臌。

水饮:咳嗽,痰不易出,气喘不能平卧,胸胁胀满,咳时剧烈引痛,上引缺盆,或渴或不渴,或干呕,或内有痰、水、涎沫而不易呕出,甚则心悸、出汗。挟寒则痰出清稀,背寒肢冷,甚则振战、昏眩,脉沉弦或兼涩,面白、唇舌俱淡,甚则暗黑;挟热则痰出浓稠,烦热、面赤,脉弦滑数,舌红,甚则发紫。若肿胀连及缺盆,背脊平满,病势比较沉重。有的水饮外溢,肌肤浮肿,按之没指(凹陷),或渴,或不渴。其脉亦浮,但不恶风寒,肢体疼重而骨节不痛,此为皮水。

有的兼挟外风,通身面目洪肿,难以俯仰,屈伸,汗出恶风,或有微热,或骨节疼痛,或不痛而只感酸重,或渴,或不渴,脉浮或兼紧,此为风水。

(二)中焦病变

病多来自脾、胃。或中气不能运化水湿,或火为水郁而交结不解。病虽在中,甚则亦可弥漫上、下。可参考脾病辨证中的中气不足兼挟寒湿,胃病辨证的湿热、虚气上逆等章节,水湿不运:患者少气(呼吸困难而比较微弱),身重而肿,四肢沉重疼痛,麻木不仁,身寒、肢冷,胁腹胀满,肠鸣,大便溏泻,小便不利,甚则满腹胀大。兼涉血分则心下坚硬有痞块,大如盘,边缘光滑;妇人往往经水不通,面黄,浮肿光泽,舌胖嫩少苔,脉沉迟,甚则涩。若肿、胀反复发作泄泻不止,厥冷不回,宜多加注意。

水火交结:偏热实而病势较轻的为小结胸。甚者心下硬满,按之则痛,或自觉中脘烦热,大便不畅,脉寸浮关沉,或现浮滑,舌尖红,中心苔厚,病势重的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上述胸膈则膈内亦觉拒痛,有的影响到头的转侧(转侧时牵引胸痛,并非颈项强直所致),呼吸气短,心烦,口渴,舌上千燥,大便秘,午后稍有潮热。寒实水势偏盛的,就没有后面这些热象。脉象沉紧,若脉反浮大鼓指,烦躁特甚,或下利不止,水浆入口即吐的,都不可轻率攻下。偏虚的则心下痞满,按之硬如薄板(不象结胸按之石硬)。或中脘、胁下按之有水声,腹中雷鸣,泄泻次数很多,内有食物残渣,干呕,或暖出食物的原有气味。寒较多者,心下虽同样痞满,但按之自软,心烦不安,其脉关上浮,舌尖边较红,苔色较黄。虚较突出者,暖气特多,久久不除,甚或久呃不已,乃虚气上逆的表现。

(三)下焦病变

病多来自肝肾。来自肾者,往往水气偏盛,来自肝(有的及脾)者,往往瘀血较多。若肝肾同病,病情更属恶劣。可参看肾病辨证阳虚兼湿、阴寒凝结,肝病辨证的血瘀,牌病辨证的湿热瘀浊、虫食积等章节。

水气冲逆:脐下悸动,或腹中痛,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气逆较重的发作欲死,或兼往来寒热。水逆较重的,咳喘胸痛:甚则不能平卧,多睡诞沫,口干消渴,小便不利,面目身体四肢都出现浮肿,腹部胀大,或手脚厥冷,麻木,或面红如醉,皮色光泽,目下如有卧蚕,脉沉紧,或寸沉尺微。若脐肿、腰痛,不得尿,阴囊潮湿,或竟出水,脚心平满,面反瘦,脉伏不出;若脉出不沉,反现弦大鼓指,预后更属欠佳。

淡浊积结:病胁下(有的包括两胁)素有块,或下达脐旁,小便不利,妇人往往经水前断(在肿胀之前出现经闭),腹逐渐胀大。从心下、两胁、直至少腹都硬满作痛,按之即觉呼吸不能通畅,但无气喘现象。嗜卧,卧时不易转侧,一身及面目都出现黄肿,或肢体不肿而单腹胀大,青筋显露,脉沉弦兼涩,唇、舌多红或黯,舌面少苔,或一侧出现黄苔;若苔现白滑,则治疗更较困难。若病星无尿,呕逆时作,或稍有潮热,神识稍有迷糊,大便出血等,即宜及早抢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