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是怎么变成气虚的

《黄帝内经》首提”五郁”: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显而易见,内经之五郁是基于五运六气而论。

《医学正传》曰:夫所谓六郁者,气、湿、热、痰、血、食六者是也 … 又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成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化,此六者皆相因而为病者也。

《丹溪心法》卷三-六郁: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

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假如食在气上,提其气则食自降矣。余 戴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传化失常。

六郁之病见矣。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寒则发,脉沉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繁盛者是。

对于人体,内经五郁中的木郁就是肝郁。五郁之中,首重木郁,所以说“凡郁皆肝病所使”。

六郁中总以气郁为领,而后才有湿、痰、热、血、食诸郁。丹溪的六郁尽管与内经中的五郁表述有所不同,但也指出“人身万病皆生于郁”,可见六郁之义与五郁之宗也是相通的。

我们再来分析郁证的基本病机:或因情愿不遂、或突受刺激、或贫窘所迫、或思念太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郁症发病与肝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涉及心、脾。病

理性质有虚实两端:初起以气滞为主,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属实证。后期或因火郁伤阴而导致阴虚火旺、心肾阴虚之证;或因脾伤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而导致心脾两虚之证,由实转虚,转为阴亏血虚之证。

病久则随其影响的脏腑及耗损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郁证多伤在气血阴津,此事不可简单治以消散。本就亏虚,越散越虚。

前面所提到的郁证初期,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肝郁气滞证。肝郁气滞证是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瘀滞。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或见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甚至还可以导致肥胖。舌苔薄白,脉弦等是其证候。

为什么肝脏疏泄不及就会导致气滞呢?不期而遇的惊吓、无端的烦恼、牵肠挂肚的思念等等,都属于七情范畴,而这些负面情绪是压抑和沉降的,这就与素喜条达和生发的肝气形成了对抗,这种负面情绪越大,对肝气的生发就越不利,肝的疏泄功能就会被严重阻碍。其结果就是上面提到的先实后虚,由气及血再到气血阴阳的俱损。

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肝郁证进展的大致路线图:七情所伤、思虑劳倦、脏器素虚而导致肝郁证——(初期)气滞为主的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实证。继续发展则进入肝郁后期——(后期)或因火郁伤阴导而致心肾阴虚之证,或因脾伤气血生化乏源,心神失养,而导致心脾两虚之证。

从这个路线图,我们可以得出基本结论:肝郁证如果不能在初期阶段治愈,或者失治误治,那么到后期,其气血阴阳俱虚就是迟早的事。前面说过,肝郁必然要导致气滞,而气滞终将导致气虚。所以在后期治疗上应以补益为主,兼以养正驱邪。

中医的气虚,有两个不同范畴,《黄帝内经·素问·刺志论》曰:“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这里的气虚所表述的是“阳气虚”,因为阳虚则寒。而我们通常情况下所说的气虚则是另一种情况,即在阴阳两气相对平衡状态下,阴气和阳气俱虚,其表现就不会偏于寒象或热象,而是表现为“少气无力”。

诸郁以气郁为先,诸虚也同样是以气虚为先,所以肝郁之人通常都是气虚之人。人一旦气虚,脏腑功能就会减弱,脾胃受纳运化就会失健,肝胆疏泄升降就会失司,肺就不能正常主治节朝百脉,肾也不能正常藏精纳气主水。

脏腑功能失调,必然影响脾胃肠的功能,食物就不能有效利用,人体既不能吸收到足够营养物质,也不能将体内代谢垃圾及时有效排出,该气化的物质不能气化,沉积在体内而转化成脂肪,滋于皮下,这就是肥胖症的病因。所以,一个人肥胖说到底就是气虚。

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人会有“长吁短叹”的习惯,或是工作压力大,或是同事关系紧张,或是夫妻不和,或是邻里不睦等等。如果你是偶尔几声“太息”,也无大碍。但如果你经常不自主地“太息”,那么从中医角度讲:你抑郁了!

我们来看两个字“怒”和“闷”。先说“怒”字,一个奴隶的奴,加一个心字,被人当作奴隶,搁谁也是不心甘的,所以会发怒。中医认为,怒为肝志,肝能表达人愤怒的情志。人在遭遇挫折,或某些心愿不能达到时,发怒可能是他主要的一种情志。

怒可以鼓舞士气,激昂斗志,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还可以化为战斗力。但如果大怒就会伤肝,就会引发肝失疏泄,肝气郁积,肝血瘀阻,肝阳上亢等病证了。如果经常发怒,还可能导致心脑疾病或加重原有病情。牛皋是笑死的,而被他坐在屁股下的金兀术是气死的,按照中医观点,兀术就是一气之下,导致肝阳上亢,才中风而死。

再来看郁闷的“闷”字,“心”被关在“门”里面,出不来,自然不顺心,所以人显得疲乏抑郁,没办法喜乐,只能通过唉声叹气,来缓解一下无奈的心情。所以,郁闷郁闷,是先有的郁,然后才有的闷。

可见肝气过旺就容易发怒,而肝气不足就容易抑郁。所以气虚之人常常是肝郁之人,反之,肝郁之人也往往是气虚之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