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就把这个脉势
今天讲到浮中沉、寸关尺诊脉的内容。
浮取天,沉取地,不浮不沉,乃为人和。寸脉候天,管上焦表皮;尺脉候地,管下焦内脏;关脉候人,管中焦经络百脉。
每一个部位,浮中沉又有不同的代表意义。浮取为阳,沉取为阴。浮取管六腑,沉取管五脏。
寸关尺又分别代表着上中下,寸部候心肺上焦,关部候肝胆脾胃中焦,尺部候肾膀胱子宫卵巢下焦。
一个脉你搭上去,很明显中焦关脉有个郁点,这是中焦不通了,说明那里有个郁结。郁在哪里就反映哪里有异常。
这个异常点,你可以进入精细侦察模式,究竟是在关尺之间,还是寸关之间,究竟是在胸膈,还是胁肋。
如果这样细分下去,脉诊又很容易进入到诊病的模式,即微观脉法。但我们不这样做,不钻这个牛角尖,而是退一步,从大处着眼,从阴阳入手,找出新路子,把脉就把这个脉势。
它郁在那里,是上行不了,还是下降不行。
用左升而右降,肝升而肺降,脾升而胃降,更或者后面督脉升,前面任脉降,利用这宏观角度的气机升降,完全可以把那微观的病变点化开。
比如,病人右关部有郁点,反映出胃的气机不降,而病人去拍片,刚好看到胃里有溃疡。这就是用脉诊来指导病人去拍片,更有针对性。然后在治疗上,我们调的是整条消化道的升降,以大升降来带动胃的小升降。
又比如说,病人下焦有郁点,可以反映出子宫或卵巢的病变,也可以反映出肾或腰背的病变,更可以反映痔疮、脚气或阴囊潮湿。
然后我们用药调的是整个前面腹部和后面腰部的气机升降,降腹浊而升腰部督阳。
像踩自行车一样,前面的踏板踩下去,后面的踏板升起来,这样自行车就能前进了。人体也一样,前面的腹浊降下去,后面的督阳升起来,就有劲了。
你把脉把得越细,就进入越多的层次,越复杂难明,像西医精细化分割那样,诊断得越细,治疗越是一头雾水。
你要站在道医的层次上,在任督的升降大趋势之中去把脉治疗。
虽然你也可以通过强化训练,把病非常精细地诊出来,可如果不利于从整体上分阴阳、处方药来治疗,那意义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