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如何治疗丹毒
丹毒,这一古老的疾病名称,源于其发病时皮肤骤然泛起的鲜红色泽,犹如涂抹了朱砂一般,因此得名。它不仅仅是一种皮肤病,更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极强的病症。因发病的部位各异,故又有诸多别称。若它侵扰于头面,便被人们称为“抱头火丹”,如同烈火灼烧般炙热难耐;当它侵扰至躯干,便称之为“内发丹毒”,寓意疾病自内而外地爆发;而若是侵袭至腿部,则被称为“流火”或“腿游风”,如同火焰般在腿部游走,令患者疼痛不已;更为严重者,若其游走于全身,则被称为“赤游丹”,犹如赤红的火焰在全身蔓延;至于新生儿若遭受此疾,则被称为“赤游风”,意味着新生儿在初入人世便遭受了疾病的侵袭。
关于丹毒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它多因火邪猛烈地侵犯血分,导致热邪在肌肤内郁结而发。或是由于体表失去卫气的固守,使得邪毒有机可乘,侵入体内,从而阻塞经络,使得气血无法畅通,形成气血壅遏的病理状态。这种病理状态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辨证论洽〕
丹毒,这一古老而又凶猛的病魔,其发病之快令人猝不及防。在它那邪恶之手的抚摸下,患处皮肤迅速呈现出焮红的状态,犹如被烈火烧灼一般,炽热难当,伴随着尖锐的刺痛,让患者苦不堪言。更为诡异的是,这红热的区域仿佛被某种神秘力量所控制,按之则痛感更甚,边缘清晰而略显突起,仿佛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
随后,这红色之火便如同狂野的狂风一般,肆无忌惮地向四周蔓延开来,迅速侵占更多的领地。在这过程中,原本鲜亮的红色逐渐转为深沉的暗红,仿佛预示着病魔的力量正在逐渐增强。然而,经过数日的煎熬,这暗红的皮肤却开始逐渐脱屑,仿佛是大自然在经历了一场风暴后的自我修复。
然而,这并非丹毒的全部。在某些情况下,患处还会出现水泡,这些水泡破烂后流出浑浊的液体,令人触目惊心。更为糟糕的是,这种疼痛与瘙痒并存的感觉让患者备受煎熬。此外,丹毒的发病部位也与其性质息息相关。发于头面者,多因风热之邪侵袭所致;而发于下肢者,则多因湿热之邪蕴结而成。
更为严重的是,当丹毒邪毒内攻时,患者会出现胸闷呕吐、壮热詀语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瘙厥神昏等危险情况。这时,患者必须及时就医,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体针
(一)
丹毒风热证,此症犹如盛夏之火,炽热而无情。患者多表现为发热恶寒,如同烈日下的微风,带来的是阵阵寒意而非凉爽。头痛如被重物所压,骨节间酸楚难当,仿佛骨骼间被注入了酸醋。胃纳不香,食欲全无,如同盛夏中的枯枝败叶,失去生机。便秘溲赤,如同河水枯竭,体内之水液难以顺畅流通。观患者舌象,可见舌质红如火焰,苔薄白或薄黄,犹如烈日下的白沙,热气蒸腾。脉洪数,如江河之水汹涌澎湃,彰显着体内的火热之气。
治疗之道,当以疏风散热解毒为主。取手足阳明,足太阳经穴为主,犹如清风拂面,驱散体内的热邪。曲池穴位,如同深潭之水,可散阳明邪热,调和营血,使气血顺畅。解溪穴位,则如清泉流淌,清热化滞,与手足阳明经穴相配,其清泄之力倍增。风门穴位,乃督脉、足太阳之会,如同风之门户,疏风解表,驱散外来之邪。委中穴位,素有“血郄”之称,与阿是穴散刺出血,如同开闸放水,清泻血分郁热,使体内之火得以平息。
若患者热甚,可加陶道穴以清热;若心烦意乱,可加内关穴以宁心安神。治法上,可用毫针刺用泻法,如疾风骤雨,扫清体内之热邪。或用三棱针点刺委中、阿是穴出血,如利剑出鞘,直取热邪之要害。亦可刺络拔火罐,使体内之火得以外泄,每日1~2次,直至热邪尽除。
(二)丹毒湿热证,其症状犹如盛夏的烈日炙烤,患者深感发热心烦,仿佛心中燃烧着一团火。口渴如同沙漠旅者渴望甘霖,胸闷如同重石压胸,关节肿痛则似寒风刺骨,令人痛苦不堪。小便黄赤,如浓茶般深沉,苔黄腻如涂脂,脉濡数则如疾驰的流水,这一切均昭示着湿热之邪在体内肆虐。
治疗此证,需清热利湿,如同暴雨洗尘,涤荡湿热。针灸之法,取手、足阳明和足太阴经穴为主,犹如执剑破敌,直击湿热之要害。合谷、足三里如两把利剑,清阳明之热;阴陵泉、血海如两把锄头,化太阴之湿。阿是穴则如开启的闸门,散刺出血,使热毒如洪水般外泄。如遇壮热、痉厥,加十宣出血,如开闸放水,泄热镇惊;呕吐则加内关、中脘,如抚平波涛,理气和胃止呕。
而丹毒耳针之法,取神门、下屏尖、脑、枕等穴,如针尖点破黑暗,中强刺激,每次选2~3穴,留针30~60分钟,犹如明灯照亮前路,引导湿热之邪外出。
更有刺络拔罐之法,在红肿部用三棱针散刺或用皮肤针叩刺,放出少量血液,如洪水破堤,热毒得以宣泄。刺后加拔火罐,留罐10分钟,每日1~2次,犹如烈火焚烧湿热之邪,使其无处遁形。
〔应用例案〕 王××,这位年届五十七的男性患者,近日来身体遭受了不小的困扰。据他所述,发病前的两天,他感到全身肌肉紧绷,仿佛被无形的绳索束缚,自行服用了两片APC却未能缓解这一症状。到了次日晚上,他发现右侧脚背异常红肿,灼痛感强烈,甚至无法穿鞋行走。这突如其来的不适,让他的生活陷入了极大的不便。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愈发严重。从足背开始,红肿逐渐蔓延至小腿外侧,如同烈火燎原。与此同时,他出现了发热的症状,体温高达38.5℃,头痛欲裂,四肢乏力,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他的睡眠,更让他对曾经热爱的食物失去了兴趣,食欲大减。大便干结,小便色黄,都是身体在向他发出求救的信号。
经过仔细的检查,我们发现王××的面色发黄,舌苔黄厚,脉象浮数,这些都是体内热邪炽盛的表现。他的足背暗红肿胀,扪之灼热,小腿外侧淡红,这些都是炎症扩散的征兆。血常规检查显示,他的白细胞高达17000,远超正常值,这是体内免疫系统在与病原体抗争的信号。
针对这一病情,我们采用了两种针灸方案进行治疗。首先选择了风市、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这些穴位具有疏风散热、通经活络的功效。随后,我们又选用了血海、髀关、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交替治疗,以加强清热解毒、调和气血的作用。经过五次针灸治疗,王××的病情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红肿消退,热退痛减,血常规恢复正常。他重新找回了健康的自己,我们为他的康复感到由衷的高兴。
〔文献摘录〕在古老而神秘的中医典籍中,对于皮肤疾患的治疗,常可见到一种独特的疗法——三棱针疗法。当患处受到毒素侵袭,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时,中医提倡首先用温水轻轻洗涤患处,以软化皮肤,减少刺激。随后,运用精细的三棱针,在毒患之处轻刺二、三十下,让毒素随着血液流出,减轻病症。若条件许可,磁锋砭石亦能发挥同样的妙用,其磁性或许能助毒素更快地排除体外。
针对全身泛起红丹的患者,中医古籍《针灸大成》中记载了一种更为全面的针灸疗法。选取百会、曲池、三里、委中等穴位,以三棱针为主,沿着病患的边缘,如繁星点点般进行点刺,直至血液流出。然后,点刺的范围逐渐缩小,直至深入到病患的中心区域。刺毕,用经过严格消毒的纱布包扎患处,次日再次进行点刺。
同时,辅以针灸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解溪、太冲、委中等穴位,均针对患侧进行。在施针时,中医讲究“泻法”,即让针尖深入穴位,轻轻旋转,使气血得以疏通,毒素随之排出。每次留针时间约为15~20分钟,经过数次治疗,红丹症状逐渐消退,直至消失。这一疗法在中医临床中经过反复验证,疗效显著,是中医治疗皮肤疾病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