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不积食,你要注意这些

为人父母的朋友都知道,孩子的喂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这个概念知道,不等于了解到位,于是,我们临床上总是能见到很多因喂养不当导致积食,诱发咳嗽、腹痛、便秘甚至发热的情况。今天就再来说说更适合我们中国宝宝的饮食模式。希望各位宝妈宝爸能耐心阅读,也请将这份关爱传递给家中帮忙照顾孩子的老人家。

首先呢,我们把孩子的喂养分为两个大阶段,一个是婴儿时期,一个是幼儿时期。婴儿时期呢一般指的是1岁以前,幼儿时期呢一般指的是1-3岁。

这两个时期往往容易出现喂养问题,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需要特别细致的照顾。而3岁以后孩子多数开始进入幼儿园,饮食也逐渐规律起来。

咱们有句古话讲得好:“乳贵有时,食贵有节。” 这两句话深刻揭示了喂养孩子的智慧。

“乳贵有时”,指的是给孩子喂奶有时间规律。母乳是6个月以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是任何其他食物都无法替代的。但是“有时”这两个字这句话困扰了无数宝妈,很多宝妈们就认准了孩子多长时间得喂个奶,那么问题来了,多长时间?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这时候你是不是会发现孩子要么一顿不够要么顿顿不肯吃?

其实,每个孩子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有的宝宝消化快,需要更频繁的喂养;有的则消化慢,需要更长的间隔时间。再有呢,有的妈妈产乳丰富,压力高,孩子很容易一次吃饱,这就需要间隔时间长些;反之,则需要间隔时间短些。所以呢,在这个时期我更推荐的叫做“按需喂养”,即当孩子饿了再给他吃,而不是机械地按照固定时间间隔来喂养。你总想着该哺乳了,或者还没有到哺乳时间,但是,你有没有考虑最应该考虑的问题——过他到底饿不饿?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饿了呢?其实很简单,当孩子的哭声变得低沉,同时嘴巴有吸吮的动作时,那就意味着他们饿了。这时候,请哺乳。

“食贵有节”,指的是吃饭要有节制,不要吃得太多,孩子要养成规律饮食的习惯。这边我们讲的就是幼儿时期的孩子喂养啦。注意,家长要为孩子的饮食把关,做到“食贵有节”——孩子没有自主能力,看到想吃的就会讨,不喜欢的就会不吃,但是家长们,你们是有自主能力的,你们一定要替孩子把好关,不要放任自由!

我门诊上常常跟家长说幼儿时期的喂养要做到三个“定”,叫做“定时”、“定点”、“定量”。

首先,定时,三餐进食时间要相对固定,不能吃饭时间没个准,再或者就是更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一样,一觉睡到中午十一二点早餐不吃。

再来就是“定点”,什么叫定点?就是固定吃饭位置,在他的小餐桌小餐椅或者专属他的位置上,切莫端着碗勺追着孩子满房间甚至满小区跑。

为什么我要提到定点,有很多家长不理解,我喂得进去就好啦,我们自己辛苦一点没关系,其实呢,3岁以前是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期,这时候你就得给他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知道做什么事得在什么地方,知道说我吃饭就得好好地坐在餐桌前吃。当然,大人们也要以身作则,不要揣着手机架着平板甚至端着碗跑去客厅边看电视边吃。

最后就是“定量”,定量指的就是控制孩子的进食量,每天的进食量要差不多,不要饥一顿饱一顿,不要孩子喜欢吃这个菜那今天就多吃一碗,明天不喜欢吃这个那就随便吃两口。这里强调一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经常很热衷做的事情“乖孙啊,这个东西很补啊,你要多吃一碗”,这种不定量的性味千万不可取!

在食材的选择上我们要有原则,我们应该遵循天然、应季、营养搭配丰富的原则。油炸食品、垃圾零食等不健康食品要尽量避免给孩子食用。相反,我们可以适当给孩子添加一些健脾消食的食物,如红枣、山药、山楂等。这些食材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助于孩子的消化和健康。

《竹林女科证治•养儿诀》中提到:“惜儿须惜食,吃热莫吃冷,吃软莫吃硬,吃少莫吃多。”这句话告诫我们要珍惜孩子的身体,从饮食上给予他们最好的照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饮食的需求也从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

然而,家长们(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往往过于溺爱孩子,总是人为自家的孩子吃得不够多不够好,认为只要是好的孩子喜欢吃的就给他们多吃。

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因为孩子的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过于油腻、寒凉或过量的食物都会给他们的脾胃带来负担。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他们的饮食。

再如现在市面上各种各样的水果,家长们总是大量的给孩子吃,殊不知水果大多偏寒,夏天的寒凉冷饮,油炸食品等,对孩子脾胃都不好。软食比硬食更易消化,吃得过多,脾胃消化不过,导致积食。这些片面的过度喂养,导致孩子饮食积滞损伤脾胃。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脾胃是五谷杂粮的聚集之地,而小儿的脾胃尚且薄而弱,乳食易伤,因此小儿的脾胃经常受损。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营养的主要来源,脾受伤,进而伤肺,伤肾,是导致孩子生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爱孩子就要从食物上管住家长们对孩子的溺爱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未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