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如何治疗蛇丹

本病,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悄无声息地在皮肤上肆虐,形成了簇集成群的疱疹,它们犹如串珠般累累相连,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正因为这种疱疹多缠绕在腰间,故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缠腰火丹”,或更为熟知的“带状疱疹”。然而,这病魔的肆虐并不止于此,它亦可能侵袭胸部及颜面部,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谈及这缠腰火丹的病因病机,多因外界风火之邪侵入人体,潜藏于少阳、厥阴经脉之中,久郁而发于皮肤;或是因感染湿毒,致使湿毒留滞于手太阴、阳明经络,造成肌肤营卫之气壅滞,从而引发疱疹的爆发。

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蛇丹初期皮肤便会有发热灼痛之感,随后便出现密集成簇的疱疹,大小犹如绿豆至黄豆,这些疱疹迅速演变为小水疱,三五成群,集聚在身体的一侧,犹如一条条带状,疱疹之间的皮肤却保持正常。病情严重时,疱疹内甚至会出现血点、血疱,患者患处会感受到条索状的剧烈刺痛。这些水疱常常发生在身体的某一侧,尤以腰肋部、胸部最为常见,面部则次之。而当疱疹发于面部时,那疼痛更是如同烈火焚烧,令人难以忍受。

体针 

(一)蛇丹风火证,此病症主要显露于腰肋部位,患者常觉口苦如同黄连,头痛似裂,眩晕难定,心情烦乱易怒,甚至目赤面红,如火烧云般。小便短赤,仿佛夏日酷暑中的溪流,舌苔黄腻,如秋日落叶铺地,脉象弦数,如同琴弦紧绷,疾速跳动。

治疗此症,首要清泄风火,如疾风扫落叶,取少阳、厥阴经穴为主,如同点将一般,针对病因直击要害。处方中,中渚如涓涓细流,期门如门户之锁,曲泉如清泉流淌,足窍阴、中渚则如清风拂面,驱散病邪。

局部围针之法,如巧匠织锦,调和患处气血,解毒止痛,使患处如春风拂面,病痛得缓。期门、曲泉之穴,如清泉洗涤,清泄厥阴之郁火,使内火得以平息。足窍阴、中渚之穴,如清风过隙,疏散少阳之风邪,使风邪无所遁形。

如遇心烦之症,加郄门、神门,如清风拂心,清心安神;后遗疼痛,则加内关、阳辅,如定海神针,镇静止痛;口苦之症,加阳陵泉、支沟,如疏渠引水,疏肝胆之邪热,使口苦得解。

治法上,毫针刺用泻法,如疾雨骤至,洗涤病邪。局部围针之法,即在疱疹连结成块的周围,细致消毒后,用1寸长的毫针,如细雨轻洒,沿皮刺向成块疱疹的中心,针数多少,随患处面积大小而定,每针相隔1~2寸,如星辰点缀夜空。留针1~2小时,轻证每日1次,重证每日2次,如同晨曦晚霞,坚持不懈,直至病症消退。

(二)蛇丹风热证,其症状独特而显著,多发于胸面部,水疱溃破,犹如水珠四溅,淋漓而下,患者因而倍感疲乏无力,胃纳不佳,中脘部位痞闷不适。观其舌苔,黄而腻,脉象濡数,皆为湿热之象。

治疗此证,当以清热利湿为要务。选穴于足阳明、太阴与手少阳经之上,以期疏解经络,排除湿热。处方之中,内庭穴如泉水之源,为足阳明的荥穴,可清利湿热;公孙穴为足太阴的络穴,如藤蔓之根,深入经络,亦能清热利湿,二者合用,犹如清泉涌动,促进水疱吸收愈合。再配以外关、侠溪二穴,如清风拂面,疏利少阳经气,解除在表之邪毒。

如遇高热症状,则加合谷、大椎二穴,以泄热解毒,如夏日骤雨,驱散酷热。

治法上,采用毫针刺用泻法,如疾风扫落叶,迅速而有效。蛇丹耳针亦是一大特色,选穴于肝区、神门,如针灸大师挥毫泼墨,以强刺激、捻转手法,深入经络,激发自身修复之力。每次捻转5分钟,留针10~15分钟,如晨钟暮鼓,规律而持久,每日一次,直至病愈。

〔应用例案〕 

李××,一位年近半百的女士,近日被右侧的胸痛所困扰,已持续三日有余。她描述那疼痛犹如锥子刺入,又带着一种难以名状的烧灼感,从右背一路蔓延至右胸。这突如其来的痛苦,让她在日常生活中倍感不适,连衣物摩擦都成了她难以忍受的折磨。疼痛如此剧烈,以至于她的饮食和睡眠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尽管她尝试了镇静止痛药物,但疼痛依旧不见缓解,这让她不得不来到我们科室寻求专业的治疗。

经过详细的检查,李××呈现出痛苦病容。我们观察到,她的右背从第四肋间开始,一直延伸至右侧乳头内侧,有着散在的、成堆的红色疱疹。这些疱疹周围的皮肤呈现出红润的色泽,轻轻按压便会有明显的痛感。基于这些症状,我们为她做出了明确的诊断——蛇丹。

在治疗上,我们选择了针灸这一古老而有效的方法。选取的穴位包括肺俞、厥阴俞、曲池、支沟,并在疱疹周围进行排刺。在施针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手法和深度,肺俞、厥阴俞两穴采用向下斜刺的方式,深度达到8分;曲池、支沟则直刺1.5寸。对于疱疹区域,我们从前胸向后背进行针刺,针尖沿肋骨下缘横刺5分,均运用捻转泻法,每日一次,每次留针20分钟。经过六次针灸治疗,李××的病情已基本痊愈。

〔文献摘录〕带状疱疹,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治疗方法中,针灸疗法独具特色且效果显著。在针灸治疗中,特定的穴位选择至关重要。首先,肝俞与曲池两穴,作为疏肝解郁、清热泻火的重要穴位,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引起的内火旺盛、气血瘀滞等问题。其次,大椎穴的针刺,能够调和全身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对带状疱疹的治疗具有显著的辅助作用。

在施针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巧是“由疱疹前端迎头刺到椎旁”。这一方法不仅直接作用于疱疹部位,减轻其带来的痛苦,更能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病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据《针灸配穴》记载,这一方法在治疗带状疱疹上效果卓著。

据报告,在41例接受针灸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中,高达85.3%的病例在仅经过一次针刺后,病情便得到了有效控制,局部充血和疱疹干涸消退,显现出极佳的治疗效果。而12.2%的病例在经过两次针刺后也明显好转,整体上看,大部分病例在短短一周内便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与其他治疗方法如封闭疗法、自血疗法及维生素B12等相比,针灸治疗不仅止痛迅速,而且对于严重病例的收效和治愈速度也更为快捷,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优势,这一点在《针灸医学验集》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