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为疏肝理气之祖方

四逆散为疏肝理气之祖方

【组成】

柴胡 6 ~ 12g,赤芍、白芍各 12 ~ 30g,枳壳、枳实各 9 ~ 15g,炙甘草 6 ~ 9g。

【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功效】

疏利气机,调和肝脾。

【主治】

肝郁气滞证,症见胸胁胀满、疼痛,乳房或脘腹、少腹胀痛,性喜抑郁,善太息,嗳气,或四肢冷凉,或心悸,或腹痛,或小便不利,或泄利下重,舌暗苔滞,脉弦或弦细者。

【方解】

四逆散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原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或然证”较多,提示四逆散适应证非常广。方药柴胡疏肝解郁,枳实理气消痞,芍药可以活血导滞,炙甘草扶正,调和诸药。原方四味药剂量相同。临床上常将枳实、枳壳同用,赤芍、白芍同用。枳实破气消痞,枳壳行气消胀,二者相须为用,可提高其行气消胀、消痞散结功效。赤芍凉血活血、祛瘀导滞,白芍养肝柔肝,敛阴和营,缓急止痛,一动一静,相反相成,可提高养血活血、敛阴止痛功效。常用于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慢性肾脏病等表现为肝气郁滞或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或气滞血瘀等证候者。

【临床心得】

四逆散为疏肝理气祖方,后世许多名方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血府逐瘀汤等,皆可以理解为四逆散加减方。因为肝主疏泄,主情志,主疏利气机,肝气郁滞日久,可夹瘀,夹热,夹痰,夹湿,夹食,夹饮,夹水等,而成诸郁同在之局。古有“六郁”越鞠丸,四逆散即可与越鞠丸并用。若气滞血瘀,可表现为头痛眩晕,胸痹心痛,“灯笼热”等,此时四逆散可配合桃红四物汤,即血府逐瘀汤;气郁夹痰,气郁痰阻,表现为心胸憋闷,或“梅核气”者,可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或配合二陈汤、温胆汤;气郁夹热,气郁化热,可加用黄芩、栀子、龙胆草等,或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类方;气郁夹食,可用四逆散合保和丸;气郁夹湿,可用四逆散合香苏散、平胃散,夹湿热者,更可配合芩连平胃散、茵陈蒿汤、四妙丸等;气郁夹饮,气郁饮停,可用四逆散合苓桂术甘汤;气郁夹水,水湿内停,可用四逆散合五苓散、五皮饮等。肝主木,脾胃主土,若肝气犯胃,肝胃气滞,胃脘胀痛呕逆,嗳气,可加香附、陈皮、半夏等,理气和胃,即柴胡疏肝散;肝气克脾,肝郁脾虚,或更兼血虚,可加白术、茯苓,或更加当归、川芎,即逍遥散;若肝郁化热,心烦失眠,郁闷不舒,更可再加丹皮、栀子,即丹栀逍遥散。临床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常有气虚、阴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的基础,气虚可用四逆散加黄芪、白术等,或配合四君子汤;阴虚可用四逆散加生地、玄参等,或配合六味地黄丸;阳虚可用四逆散加肉桂、附片、淫羊藿等,或配合四逆汤;阴阳俱虚可用四逆散加杜仲、桑寄生、枸杞子、菟丝子、巴戟天等,或配合济生肾气丸。糖尿病合并胃轻瘫,胃脘胀满者,可加用苏梗、香附、陈皮、大腹皮、香橼、佛手等,或配合香苏散。糖尿病性便秘,可重用枳壳、枳实各 15g,赤芍、白芍各30g,加用大腹皮、木香、槟榔等,严重者可加用熟大黄,更可暂用番泻叶泡水饮用糖尿病长期忧郁,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或伴有腰椎退行性病变,表现为胸胁胀满,腰腿酸痛冷凉者,可用四逆散加狗脊、续断、杜仲、牛膝、木瓜、鸡血藤等,即四逆散配合经验方脊瓜汤之意。糖尿病合并神经元膀胱或合并泌尿系感染,表现为少腹胀满,小便不畅者,可用四逆散合滋肾通关丸或更加用猪苓、茯苓、石韦、生地榆、鱼腥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

总之,四逆散作为疏肝理气之祖方,而气机郁滞又广泛存在于多种疾病,所以以四逆散为基础,加减变化,可以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慢性肾脏病及多种老年病,包括老年人泌尿系感染、泌尿系肿瘤等,用之得宜,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