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人不宜看中医

如果您因为某种疾病需要看中医的话,那么这篇文章您一定要看,其中会有你需要的知识与看中医的常识;为了更好保证医生的准确诊断和用药效果,以下的7不宜和7注意很重要。

中医诊断中的舌诊是极其重要的,因此,舌象直接关系到寒热虚实的辨证结果,所以,在看中医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7点,才不至于影响舌象观察。

1、不宜喝牛奶、豆浆等乳白色食品;因为就诊前喝这些东西容易使舌苔变得白腻。

2、不宜吃橄榄、乌梅、杨梅等深颜色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容易使舌苔变黑,故而不利于观察舌相。

3、不宜饮酒、吃辣椒或吃过热过冷的食物;因为酒、辣椒等属于热性,容易使气血运行加快,舌质变红,舌苔减少,脉搏加快。

4、不宜喝咖啡、吃橘子等黄色食物;因为吃了这些食物会令舌苔发黄或变成黑褐色。

5、不宜吃花生、瓜子、核桃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高脂肪,而高脂肪也会使舌苔变白变腻。

6、不宜饭后就诊;因为饭后容使脉相洪缓,而且舌变薄,舌质变红,加上有些食物容易使舌苔变色;所以,最好清晨就诊,不用刷牙。如果做不到,那最好在饭后1小时之后就诊。

7、不宜在激烈的体力活动后立即就诊;因为此时就诊会影响医生切脉,脉象不实,容易掩盖疾病信息。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7个注意事项:

1、不要对中医心存偏见:按理说中医本不该有争议,它是中国古人和现代人运用天然药物和特色疗法,同疾病斗争的经验与理论总结。它有自己的特色以及完备的理论体系,在大多数疾病,或者疾病的某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中医一知半解,心存偏见;但自己得的病西医却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就去找中医诊疗;虽然是找中医了,但自己内心却对中医存有偏见,常会心存疑虑或者不懂装懂,经常在医生诊断过程中与医生抬杠,搞得自己好像很懂似得。如果持这种态度的话,个人建议,最好不要去看中医。

2、找谁看病,就按谁的方法用药:中药的煎煮有许多细节,根据不同病情、不同方药,还有患者不同的体质进行权衡。故而,找谁看中医就一定按照医生说的方法服用,无论是汤剂、丸剂、散剂还是其它剂型,一定要按照医生医嘱服用;切不可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随心所欲地服用,如果是这样的话,不仅会影响疗效,还可能会产生或者加重副作用。

3、看中医前不要化妆,特别是浓妆:中医看病遵循四诊,四诊中首当其冲的是望诊,而望诊包括望患者皮肤颜色,面部颜色舌象、眼睛、耳朵等等的颜色,所有这就是一个“察言观色”的过程;一旦化妆的话,就会遮盖了原本的颜色,包括气色、神情等,导致许多疾病信息就会被遮盖;对诊断疾病是一大障碍。

另外,看中医前不要刮舌苔,也不要吃一些容易染色舌苔的食物,这点在上面的7不宜里面有详细的说明。

4、相对自己的疑问,医生的话更重要:临床有很多患者看中医,从开始问到结尾,甚至在医生书写处方时不停地打扰,其实这不明智。其实,在诊断过程中,真正关键核心又重要的问题,医生肯定要交代,不如让医生集中精力思考疾病书写处方,然后牢牢记住医生的交代。

5、不要把中医想得太过神奇:自古以来,中医会宣传或者记录那些疗效特别好的案例,实际上正因为其发生概率很低,不容易出现,所以更容易引起人们注意。实际上中医特别是中医生的水平,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奇,所有的疾病都是需要一个治疗过程,尤其是那些西药久治不愈的疾病以及各类慢性疾病。所以,患者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不能看一个中医,吃几天药没啥变化就直接否定医生治疗无效,这个是错误的。

6、不要相互对比医生和否定医生:这个主要是因为中医学科的特殊性,使其很难达成完全一致的理论观点,开的方子不同,只能说明治疗的思路或者切入点不同。绝大数中医,都是在踏踏实实看病。

7、不要在忌口问题上讨价还价:忌口是因疾病而忌,目的是让疾病更快恢复,所以许多忌口的食物一定不要去吃,在医生交代禁忌的时候,没有必要讨价还价。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