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临床应用指要

一、熟条文,审证候

选投原方 经方,无论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有运用指征,用一条文或用多条文加以阐明。在临床上我们常遇到如条文所阐明的证候,就可以选投原方治疗。但必须首先熟读条文,审清证候,方能熟练选投原方。

如治一女性患者,64岁。仲冬患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腰痛,微咳喘,口不干,脉浮,舌苔薄白。测体温39.4℃。平素患有高血压病(据病历记载:血压24/13.3kPa),所以测血压28/16kPa。《伤寒论》35条云:“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51条又云:“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根据条文指证,审察证候,本例为太阳伤寒证,可予麻黄。但患者发热后血压更加升高,现代医学则认为高血压禁用麻黄素。此例是否可用麻黄汤?

本人踯躅再三,进一步审辨证候,分析方义:

①患者外感风寒以后,血压更加升高,若予麻黄汤是辛温发散寒,病因已解,势必使血压下降。

②麻黄汤是辛温发汗剂,此症是风寒表实证,方证相合,无麻黄汤九条禁例证,用之不错。

③查考中药大辞典麻黄条药化分析,麻黄含有麻黄碱,麻黄次碱和伪麻黄碱。

麻黄碱有升高血压的作用,但麻黄次碱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一升一降,何有升高血压之偏弊?综合分析,用之有益无害,遂予麻黄汤两剂。

嘱:若药后汗出热退则不必尽剂。第二日,患者自觉病愈,复来门诊询问是否继续服药,经检查T36.4℃,BP18.7/10.1kPa,又嘱病愈停药毋服。又如治陈某女性,60岁。四肢关节肿痛2月余,尤以两下肢膝踩关节肿甚痛剧,入夜加甚。形体瘦削,头昏短气乏力,胸闷纳少,时作恶心,溲黄便结,脉濡数、按之细涩,苔薄微腻。证属风湿痹阻经络,久则气务俱虚。

思《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第八条云:“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此症正是经文所描述的历节痛风,遂投桂枝芍药知母汤,一剂痛减,两剂痛止肿消。

二、谙方义,辨病机,古方新用

经方,是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专病专方,历代医家多宗经旨专方用治专病。笔者临床运用经方认为,熟谙方义,辨析病机,也可古方新用。如用泻心汤治一男孩季某,5岁。患全身疮疹,延治三年不愈。泻心汤本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其方由黄连、黄芩、大黄三味组成。

《药性论》云:“大黄味苦甘,性寒;黄芩味苦甘,性寒;黄连味苦,性寒。”其方义是黄连泻君火,黄芩泻相火,大黄引火下泄。本方用于治凡君相火旺之症。患儿全身疮疹经各种抗菌素以及中药六神丸等治疗,此消彼发,身热口干欲冷饮,溲黄少,便硬结,四季恒此不变。性情特别急躁,多在夏季发生鼻衄,流血不止。并多次输血,方能活命。

查考患孩出生于1978年5月,当年主运是岁火太过,客气少阴,君火司天加于主气少阳相火,其先天受运气影响,体质阳气偏胜,又因后天娇养,素嗜油煎炙之品,助偏生火。以致君相火旺。

《内经·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由于心火太旺,血壅脉道,营血运行壅滞,基则生疮痈,微则生疮痒。根据病机,治疗以苦寒泻心火,予泻心汤六剂而愈。又如用真武汤治疗一例水臌病人。真武汤在伤寒论主治证候有二:一是太阳病过汗阳虚,水气内动,症见心悸头眩,筋肉跳动不能站立的病症(参考原文82条)。二是少阴阳虚,水寒相搏,症见腹痛,自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参见原文316条)。

张璐玉分析方义说:“本方治少阴病水内结,所以首推术附,兼茯苓生姜运脾渗湿为要务,真阳不足,真阴亦已素亏,若不用芍药护其阴,岂能胜附子之雄烈乎!概言之,用真武汤者,少阴虚寒,下焦阳虚,水气内停。

其治疗机理非行水导湿,乃利其虚而复其阳。”本例患者年满花甲,腹部膨胀已越冬季,腹大如釜,上肢如柴,下肢水肿,面色㿠白,纳谷减少,形寒怯冷,目无精彩,神萎语微,便溏溲清,舌淡苔白,脉沉细。辨证属肾阳衰微,火不生土,土不制水。服真武汤六剂,腹膨消,饮食增,后以附子理中丸合香砂六君丸调理而愈。

三、悉方用,察病证,一方多治

经方,一方多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金匮肾气丸就《金匮》条文记载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虚劳腹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不得小便。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必须熟悉经方的运用范围,审察经方的适应病证,就可以一方治疗多种疾病。笔者以金匮肾气丸一方治疗多种疾病,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现选举两例。

例1:徐某,男,13岁。夜尿甚多,每夜必遗尿于床。先予缩泉丸,次予固脬汤治疗无效。再诊时分析其形体矮小,肤白无华,此乃先天不足,肾阳虚弱,予金匮肾气丸服至两月,竟痊愈。

例2:王某,男,45岁。小腿抽筋20余年,常用西药钙剂治疗,未能痊愈。若停药即发加重,每子夜间抽筋,影响睡眠,痛苦不堪。来诊时先予木瓜丸治疗不效。复诊时分析其抽筋每发于夜间。昼为阳,夜为阴,肾主下,病机为肾阳虚。予金匮肾气丸治疗,服药两天后小腿抽筋即减轻,一周后小腿抽筋全止。病久根深,为防其复发,嘱连服三日,以后除根未发。

四、明方义,治杂证,数方合施

经方,组方严谨,其每方之运用,正如《伤寒论》原序说“未能尽愈诸病”。在临床上每遇复杂的病证往往难以选择一个适当的经方治疗。但是,只要熟悉每个经方的组成,对于复杂的证候可根据病情有机地结合几个方于一方中运用,常能收到良好的疗效。

如曾用桔梗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味治疗一例肺脓疡并发脓胸。患者朱某,女,26岁。咳嗽气急,咳痰如脓血两月。某医院诊断为“肺脓疡并发脓胸”。病情日渐加重,经手术引流,脓液颇多,且高热不退。不得卧,引流脓血秽臭,口干心烦,舌质红,苔黄少津,脉细数。四诊合参,诊为肺痈成脓。治当升提排脓,以桔梗汤主之。但病体正虚邪盛,瘀热蕴肺,千金苇茎汤能补桔梗汤的不足,具有下热散结通瘀之力,所以选桔梗汤与千金苇茎汤加生地犀角两味以养阴生津,凉血清热。服5剂热退脓减,后去犀角续服10剂,创口愈合,调理康复。

又曾用芍药甘草汤、干姜甘草汤合桂枝汤治疗一例肠粘连腹痛。患者吴某,女性,33岁。腹部术后腹痛3年。经常发作性剧痛,平时隐痛不休,喜按,食入腹胀,大便溏硬不一,汗出恶风,舌苔薄白,脉虚弦。此为脾胃阴阳并虚,外感风邪,营卫不和。予芍药甘草汤、干姜甘草汤合桂枝汤为一方,服2剂痛止病愈。本方为酸甘化阴,一为辛甘化阴,以阴阳并补治阴阳并虚,再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解外邪,表里同治,阴阳并调,组方切合病机,故药进即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