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炙药临床如何应用
中药品种繁多,而性质、用法各异。有的可生用,有的因毒剧不能直接服用,有的 块大或过硬必须切碎,有的要除去非药用部分和杂质,有的生熟疗效差别较大等。因此,中药必须加工炮制,才能适应临床需要。今天我们来看看蜜炙。
炙是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同加热,使辅料经炙后渗入药物内。
蜜炙:先将定量蜂蜜置于热锅中,后加少许开水稀释,并倒入药物拌匀,炙炒至蜜汁吸尽为度。其目的是为增强药物补益脾胃、润肺止咳,以及解毒和矫味等作用
桂枝(柳桂)
此为樟科植物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亦有同科属的近缘植物嫩枝。春末采收,阴干或晒干贮存,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有散寒解表、温经通阳作用,主治一切寒证。饮片可分生、炒、蜜炙药三种:生药味辛甘,性温,散寒解表力专,多用于表寒证;炒药味甘微辛,性温燥,温里祛寒力胜,多用于里寒证;蜜炙药味甘微辛,性温润,温中补虚力强,多用于里虚寒证。
壹
【加工炮制】
蜜炙药(蜜炙桂枝):取净生桂枝片加炼熟蜂蜜(每 100kg 桂枝,用蜂蜜 25kg)拌匀,稍润,用文火炒至吸尽蜜汁即得。
贰
【临床应用】蜜炙药
胃虚寒痛:常与白芍、甘草、饴糖等同用,能增强温中补虚作用。可用于中阳不足,寒邪内阻,胃腹急痛,喜温喜按。如小建中汤。若中虚甚者,可配黄芪以增强益气之功,如黄芪建中汤;兼有血虚者,宜配当归,以补养营血,如当归建中汤。
叁
【处方用名】
用蜜炙药时,写蜜炙桂枝、炙桂枝。
肆
【 用 量 】
蜜炙药 5 ~ 12g。
麻黄
此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茎枝。秋季采收,晒干贮存,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作用,主治表证和咳喘等。饮片可分生、蜜炙药两种:生药味辛微苦,性温,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力胜,多用于表寒实证和风水浮肿;蜜炙药味辛甘微苦,性温偏润,宣肺平喘力强,多用于肺气壅阻、咳嗽气喘等。部分地区将麻黄捣成绒状,称麻黄绒,发汗作用减弱,亦宜于喘咳证。
壹
【加工炮制】
蜜炙药(蜜炙麻黄):取净生麻黄加熟蜜(每 100kg 麻黄,用熟蜜 25kg)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蜜汁吸尽即可。
贰
【临床应用】蜜炙药
①风寒咳喘:常与苦杏仁、甘草同用,能增强利肺平喘作用。可用于风寒客肺,咳嗽多痰,胸满气喘。如三拗汤。若表邪明显者,宜用生药,不拘泥于炙药。
②痰饮咳喘:常与干姜、细辛等同用,具有温肺平喘作用。可用于痰饮伏肺,咳嗽气喘,痰多而稀。如小青龙汤。
③痰热咳喘:常与石膏等同用,具有清肺平喘作用。可用于痰热阻肺,气失清肃,咳嗽气促,痰黄而稠,身热口渴。如麻杏甘石汤。
叁
【处方用名】
用蜜炙药时,写蜜炙麻黄、炙麻黄。
肆
【用量】
蜜炙药 3 ~ 10g。
细辛(小辛、少辛、细草)
此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细辛的带根全草。春秋两季采收,除去泥土,阴干贮存,主产于辽宁、吉林、陕西、甘肃等地。具有发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等作用。主治风寒感冒、痰饮、鼻渊、牙痛、头痛和口舌生疮等。饮片可分生、蜜炙药两种:生药味辛性温,发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力胜,多用于风寒感冒、鼻渊、牙痛、头痛及口舌生疮;蜜炙药味辛微甘,性温偏润,温肺化饮、祛痰止咳力强,多用于痰饮咳喘。
壹
【加工炮制】
蜜炙药(蜜炙细辛):取净生细辛片加炼蜜(每 10kg 细辛,用蜂蜜 2.5kg)拌匀,稍闷后用文火炒至蜜汁吸尽即得。
贰
【临床应用】蜜炙药
痰饮咳喘:常与五味子同用,具有辛温化饮不致伤肺、酸收敛肺不致碍邪作用。可用于痰饮内停,咳嗽气喘,痰多而稀。如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若兼表邪甚者,宜用生药,不拘泥于炙药。
叁
【处方用名】
用蜜炙药时,写蜜炙细辛、蜜细辛、炙细辛。
肆
【用量】
蜜炙药 2 ~ 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