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如何治疗破伤风

破伤风,一种因外部创伤引发的疾病,其源头往往源于跌仆、金刃割伤或是竹木等物的刺伤。这些创伤为风邪的侵入提供了门户,风邪从创口悄然侵入,如同无形的刺客,潜伏在经络之中,伺机而动。随着风邪的逐渐侵袭,内风被其引动,致使筋脉出现拘急的现象,这便是破伤风的主要症状。患者因筋肉拘急,肢体呈现出角弓反张的姿态,因此得名破伤风。

此病症不仅限于成年人,妇女产后风和小儿脐风也同属其范畴,显示了其广泛的发病范围和深重的危害。

从病因病机来看,跌仆、金刃及竹木等物的创伤,使得风毒有机会从创口进入经络,沿着经络的轨迹窜扰,如同毒蛇在草丛中游走,无声无息。当风毒侵扰至一定程度,便会引动内风,使得筋脉拘急,形成破伤风。若治疗不及时,正气将逐渐衰弱,无法抵挡邪毒的侵袭,导致邪毒内陷,各种并发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最终形成危及生命的病状。

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初期可能会表现为牙关紧闭,随后可能出现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颈项强直等症状,面部甚至可能呈现出苦笑之状,脉象沉数或弦数。若病情持续发展,正气逐渐耗尽,邪毒深入内陷,患者将出现神昏、呼吸急促、语声难出等危重症状,脉象也会变得沉弱无力。

体针治则当以解毒熄风为本,取法自然,以督脉和手足太阳、阳明经穴为主,犹如明灯照路,直指病邪。处方中,百会、大椎、人中三穴,犹如三位勇士,共同疏通督脉经气,主治脊强反折之症。后溪、委中,则如两位智者,调整太阳经气,解除项背强直之困。三间清热解痉,丰隆通络化痰,调和阳明经气,使口禁苦笑诸证烟消云散。

若遇牙关紧闭之症,则加下关、地仓、颊车、合谷、内庭,以调和阳明经气;若遇角弓反张之疾,则加承山、阳陵泉、支沟、外关,以调整太阳、少阳经气。正气虚弱者,足三里、气海二穴如同甘霖,调理正气,使其充沛。抽搐之症,则以太冲、风市、曲池三穴疏风止抽,犹如秋风扫落叶,迅速平息抽搐之势。

此外,身柱、承浆、强间、大迎、悬枢、脊中、肝俞、肺俞等穴,亦可根据病情调整,以强化督脉和三阳经之气的调和。

治法上,毫针刺入穴位,采用泻法,如泉水般涌出,深入病邪之根。留针数小时,乃至24~48小时,让经气得以充分疏通。症状缓解后,皮内针留置数小时或数天,如守夜的明灯,持续守护。

耳针之法,取穴脑、枕、心、缘中、神门,中强刺激,每次取2~3穴,留针30分钟,每日1~2次,如琴弦轻拨,奏出和谐之曲,助力病情之愈。

〔应用例案〕 

张××,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女,九天前突然感受到下颌关节的酸痛,仿佛有股无形的力量在拉扯着她的下颌,使得张口变得异常困难。一周来,她更是饱受阵发性抽搐的折磨,那种无法控制的颤抖,让她在痛苦中挣扎。同时,腰背部的疼痛与强直,让她在翻身时都显得异常艰难,连最基本的吞咽都变得困难重重。

追溯起这病痛的源头,我们发现她的左手食指曾有过割伤的痕迹。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伤口,却成了她病痛的根源。

经过仔细的检查,张××的面容显得苦涩而无奈,精神状态也显得异常不安。她的身体呈现出角弓反张的姿态,牙关紧闭,颈项强直,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紧紧束缚。舌苔白而干燥,舌尖还伴有发炎的症状,瞳孔更是出现了不对称的现象。经过专业的诊断,我们确定她患的是破伤风。

为了尽快缓解她的痛苦,我们立即为她注射了破伤风血清,并进行了针刺治疗。首先,我们针对风府、长强等穴位进行了强刺激,并留针以加强效果。随后,我们又针对百会、强间等穴位进行了针刺,同时配合下关、颊车、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辅助治疗。经过针刺治疗后,她的牙关明显得到了松弛,张口也变得更加自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以长强穴为主,轮流配合其他穴位进行针刺,总共进行了五次治疗,终于让张××重获健康。

​〔文献摘录〕 破伤风,这一古老的疾病名称,在针灸经典《针灸资生经》中得到了详尽的阐述。其中提到,大迎穴对于治疗风痉导致的口噤有着显著的疗效。这里的“风痉”是指因风邪入侵而引起的痉挛症状,而“口噤”则表现为牙关紧闭,无法张口。通过精准地刺激大迎穴,可以达到舒筋解痉,缓解口噤的目的。

进一步,书中还提及哑门穴,此穴对于治疗因寒热交替引起的风痉具有独特的功效。寒热风痉,即因体内寒热失衡,风邪乘机而入,导致的痉挛症状。哑门穴的针灸操作,能有效调和寒热,驱除风邪,从而改善脊背强直、身体反折等严重症状。

再来看《卫生宝鉴》中关于初生小儿脐风撮口的记载。脐风撮口,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表现为脐带部位感染,引起的口腔紧闭、呼吸困难等症状。书中建议,通过灸然谷穴三壮,并施以针入八分的手法,可以有效治疗此症。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操作需要格外小心,不宜见血,以免给脆弱的婴儿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通过这两部经典著作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针灸在治疗破伤风及相关疾病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深入治疗破伤风的实践中,我们以针刺疗法为核心,成功治愈了26例患者。这些患者的年龄跨度极大,从稚嫩的7岁孩童到沉稳的52岁成人,均在此治疗方案下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我们仅采用精细的针刺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百会、大椎、身柱等,以调动患者体内的自然疗愈能力。然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我们则采取了更为全面的治疗方案,结合封闭、镇静剂、青霉素、补充液体以及少量的破伤风抗毒血清等多种治疗手段,以期在最短时间内稳定病情,为后续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在针刺治疗中,我们选用了多种主穴和辅穴,如后顶、风府、陶道等,以全方位地刺激患者的经络系统,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机体免疫力。我们采用了重刺激留针的手法,每次留针时间从48小时至1~2小时不等,最长甚至超过72小时。这种深入而持久的刺激,旨在彻底激活患者的自愈机制,从而战胜破伤风这一顽固之疾。

经过精心治疗,我们欣喜地看到,23例患者成功痊愈,住院天数平均为16.2天,展现了针刺治疗破伤风的显著疗效。尽管有3例患者不幸离世,但这也提醒我们,在未来的治疗道路上,仍需不断探索和优化治疗方案,以期能够拯救更多的生命。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