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面部黑斑

面部黑斑有生理、病理之别。生理之斑,如妊娠斑、老年斑,皆与人体新陈代谢状况有关,一般并不为病;病理之斑则有水气斑、痰斑、瘀血斑、肾虚斑之别,临证时宜当详辨。凡因水气病导致面部出现黑斑者,余称其为“水斑”。多见于两颧、鼻梁、眼圈、额头、下颏等部位,其斑成片,在皮膜之间,色黑而有垢锈之状,然洗、擦皆不能除,此乃水邪为患,日久而成。

若目下黧黑而浮肿,症见寒饮盛而喘,或心下有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脉弦而舌苔水滑者,治以小青龙汤为主方。此方辛散有余,有发越阳气,动劫阴液之弊,故心脏病人、肾气虚衰者,应禁用。

若面色黧黑而见水斑,症见:胸满,气逆,心悸,少气,头目眩晕,动则尤甚,咳喘,脉弦或沉弦,舌淡苔白水滑者,则以苓桂剂类诸方加减为治。

若面黧黑而见水斑,症见:心悸,头眩,四肢沉重酸痛,肩背酸凝,小便不利 ,脉沉而无力,舌淡苔水滑者,宜用真武汤为主方。

然亦有痰热生斑者,其状与水斑同,但见症迥异。此多为妇女所得,乃气郁生火,痰热熬煎使然。症见:心悸而烦,失眠,多梦,易惊,时而呕恶,口苦纳差,舌红苔黄而腻。此属痰热,以温胆汤为主方治之。

至于瘀血斑、肾虚斑,则可据斑之色泽、症之特色,予以鉴别。盖瘀血所致之斑,晦黯干燥无华,其斑色较重,面生黑皮,多由气血瘀滞所致,如“干血痨”等。症见:皮肤干燥粗糙,肌肤甲错,腹痛等,治宜行气,活血,化瘀。肾虚所致之斑,系由肾阴虚证而面见黑斑,如结核久病之后,体虚消瘦,若面见黑斑,乃病重日深之候,多属险证。急宜固护元阴元阳,以拯救危亡。此与水斑证治截然不同。

病案举例:

案1:李某,男,32岁。头痛难耐,两目视物时有星花缭乱,其面色黧黑,舌质淡嫩,苔水滑,脉沉弦而缓。辨证:面黧黑乃水之色,脉沉弦乃水之脉,苔水滑乃水之舌,系阳虚水泛,浊阴上窜之故。清阳被蒙则目眩,阴阳相争则头痛。

故治以扶阳祛水,温寒降冲之法。

方用:附子12g,生姜12g,桂枝10g,茯苓25g,白术10g,炙甘草6g,白芍10g。

服药6剂,头痛减轻,继服苓桂术甘汤4剂,巩固疗效而病愈。此望斑参症而验者一也。

案2:陆某,女,20岁,未婚。面有黑斑,经他医治而罔效,遂请余诊治。望其面,鼻青而有斑;问其症:心悸,失眠,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

辨证:脉弦、口苦咽干、心悸、失眠,乃痰热之候,面有黑斑乃痰热之故,以温胆汤治之。

服温胆汤6剂,面斑退而诸症除。此据证而除斑之治验者二也。

总之,有诸内必形诸外,审其证、究其因、论其治须详参细审,方可应手取效,以上乃水斑辨治之大要也。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