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癸合病如何辨治
天癸是机体独特而有神异作用的物质,其功用范围甚为广泛,可涉及整个生命的全过程。多脏腑、多系统相互联系,以及生长壮健、生育繁衍、疾病产生、年老衰弱等均与天癸正常与否有至密关系,所以天癸失常,可以引起多种病证。由于天病证众多,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亦随之多种多样,更有二病同生,或先病未愈后病继发,或与天癸无关的兼病同时存在,咸宜仔细分析,综合统一,权衡利弊,治一或治二,孰先或熟后,兼病或治否,故列合病并病兼病不尽相同的辨治方法。
天癸合病之辨治
合病的“病”,这里仅指疾病中的主症,尤其是特殊主症,有时亦包括疾病。天合病,是指在天癸范围内同时发生两种以上的症状,即疾病的主症或特殊主症,如烦躁与不寐同时发生、或嗜眠与困乏同时出现、烘热汗出与健忘同时发生、自汗与畏寒同时出现等。而且在天癸病中所出现的各种主症、特殊主症,常有真假、轻重、交错的现象,有类似相同者,有绝对相同者,有类似不相同者,有绝对不相同者。类似相同(即同中有异,不全相同)、类似不相同(即异中有同,不全相同),大都在天癸病变的初期或缓解期或交错期阶段;绝对相同、绝对不相同,大都在天病变的中期或中极期阶段。例如同是烦躁与不寐,有貌如烦躁而不甚,有真实烦躁而病极,有状如不而实不深睡,有不寐而通宵不人眠,此必须明辨之一也。其二,在天病中必须分清主症与特殊主症。主症为病变所反映的中心症状,可见于天病中,亦可见于非天疾病;特殊主症往往多见于天癸病中,其他疾病相对少见。如烦躁、不寐、嗜睡、汗出、口疮等多是各种疾病的主症;若出现反复烦躁、长期不寐、间歇嗜睡、烘热汗出、顽固口疮等,多属于天癸病的特殊主症。其三,必须分清天癸之至神、至气、至波、至精,以及分别至精中的阴精与阳精,方能认识天癸病变的本质。如反复烦躁、间歇嗜眠、记忆锐减等多以至神病变为主;自汗久出、全身困乏、生长迟缓等多以至气病变为主;特异水肿、尿液过多、口目干燥等多以至液病变为主;阳痿、精少、体毛增多等多以至精之阳精病变;月经不调、白带甚少、阴户干燥等多以至精之阴精病变。所以辨治天癸合病,必须详细了解以上天癸病变的相关内容。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在病证中往往涉及天癸内在多方面的变化和相互影响。如反复烦躁与长期不寐,既可由至神与至气病变所引起,又可由至神与至精病变所发生。因此,在辨证明确的基础上,确立合病的治疗,或以同时合治或以同时分治,譬如两病证均由至神至精病变引起心神不宁,可用一法合治,调治至神至精即可向愈;又若两病证中一由至神至气发生病变,一由至神至液发生病变,则用互相不对立且寓有相反相成之两法分而治之。
反复烦躁与长期不寐之合病
天癸病变所引起的烦躁多为反复发作为主,烦躁以烦为主,病变原因有单一至神为病,有伴随至气、或至液、或至精交错为病,但以至神病变为核心。不论至气、或至液、或至精病变引起的烦躁,其首先必须损及至神,才能出现烦躁,亦即至神病变能直接发生烦躁,而至气、至液、至精只能间接引发烦躁。
不寐即失眠,不寐病因较多,而天癸病变所引起的不寐则以长期渐进、或反复发作、或时缓时剧、或难以入睡、或梦眠不安为临床特征,其病变原因有单一的至神为病,又有至气或至波或至精病变伤及至神而引发不,所以至神病变能直接发生不而至气、至波、至精只能间接引发不寐。同时,天发生病变,不仅天内部失调,而且不能正常调控脏腑,使脏腑功能紊乱,促使疾病形成。反复烦躁与长期不寐同时出现,症见烦躁时作时休、经久不愈,不反复不已、或彻夜不眠、寐而多醒等,可以同治,亦可以异治。
因反复烦躁与长期不寐均属天癸至神为主要病变,可以统一同治。属于至神阳热者,治宜清泄阳热、宁谧至神,兼以凉肝息风、宁心安神,方选至神清心汤(作者验方:山栀、柴胡、僵蚕、白芍、墓头回、百合、合欢皮、蝉蜕、甘草 )。阳热甚者,可加黄连、生赭石、琥珀以增强清镇安宁。属于至神阴虚者,治宜滋阴降火、清养至神方选至神滋养汤(作者验方:龟甲、酸枣仁、白芍、茯苓、丹参、生地黄、黄柏、山栀、琥珀 )。至神散逸者,可加淮小麦、生龙骨清和摄神。
若反复烦躁与长期不寐虽同时出现,但烦躁间隔时间长,烦时烘热汗出,不难以入眠,或寐后乱梦惊扰,此虽同为烦躁与不寐之合病,但其病因病机有所不同。烦躁则属天癸至精不足,累及至神,阴阳失衡为主所致;不则属至神不宁,心胆痰热为主所致。其治法当以异治,分而疗之,治宜调至精、和阴阳、安至神、清心胆,方选烘热滋阴汤(作者验方:仙灵脾、黄柏、枸杞子、菟丝子、盆子、刺蒺藜、夜交藤、龙骨、牡蛎、白芍、甘草)合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方:黄连、竹茹、枳实、半夏、橘红、茯苓、甘草、生姜)去生姜、刺藜等,酌加酸枣仁、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