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肾法治清涕奇多
治疗多涕症一病,临床注重鉴别诊断,区别鼻鼽鼻渊,定位脏腑,明辨病因病机。治疗采取辨证论治,肺气壅滞,治当宣肺泄肺;肺卫不固,治当修筑藩篱;脾虚失运,治当培土生金;清涕滂沱,治当温肾缩泉。
温肾法治清涕奇多
李某,女,58岁。
初诊:2013年4月10日。
主诉:近年来鼻涕奇多,或如清水,或似糜浆。头晕目眩,稍遇寒冷则诸病倍增。曾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效不明显。
检查:鼻黏膜淡红,鼻道内浆液性分泌物较多。舌苔薄,质嫩、胖,脉细。
医案:涕溢于上,原为土不制水。寒生于下,理应壮其阳光。幸得舌净脉静,正可补之敛之。
药用:肉桂3g、太子参10g、诃子肉10g、益智仁10g、山药10g、乌药6g、鱼脑石20g、百合10g、白芷6g。
服药5剂,涕量明显减少,头晕缓解。原方稍事增损,又进10剂,诸症告除。
鼻涕为人体五液之一,人体五液(汗、涕、泪、涎、唾)虽各为五脏所生,但均有赖于脾之运化、肾之温煦,方能分泌适度。
《素问·脉要精微论》谓:“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故尿频责之肾阳不足,膀胱不约。
然肾阳虚衰,气化失职,五液亦皆可为病,因此,干氏在临床见有耳鼻咽喉分泌物清稀量多者,常从增强阳气固摄作用出发,取温肾法,方用附桂八味之类。若见清涕滂沱者,取缩泉丸。
缩泉丸见于《妇人良方》,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或白浊、遗尿。《医学启源》则谓其能“治人多唾”,举一反三,用于敛涕亦非越规。
方中益智仁温补脾胃、固精涩尿。乌药行气,山药健脾,均能助肾气化水。另用肉桂、诃子、鱼脑石,意在加强温肾敛涕之功。太子参补脾。白芷引诸药上行鼻窍。
惟百合一味,乍看费解,实则为从阴中求阳,取其养阴以助益气也。使用本方的辨证要点为鼻窍分泌物清稀、色白不臭、量多失制、舌质不红。